今天看啥  ›  专栏  ›  深夜冥想家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真相

深夜冥想家  · 简书  ·  · 2018-12-19 12:15

研究欧洲的中世纪历史,神圣罗马帝国是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这个徒有虚名的帝国,在后来愈发愈碎片化,乃至一盘散沙,高达300多个诸侯国、自由城市,以及1700个直属帝国骑士领地。
与英、法、俄不同,统治神罗的家族走马观花,你方唱罢我登场。
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家天下”、“正统”来理解神圣罗马帝国,很容易出现削足适履的情况,理解出现偏差。

理解偏差是文化背景使然,欧美的新清史学者认为清朝君主是汉地皇帝、西藏的文殊菩萨和蒙古的大汗,所以大清是满汉藏蒙回的邦联共主。如此反过来思考,就理解为什么神罗对国人特别难理解了。

不过刚看完果麦文化出品的《图说神圣罗马帝国简史》 ,神罗的历史在我眼前渐渐地清晰起来。
《图说神圣罗马帝国简史》引进自日本的百年老店河出书房,书中日式小品文的行文风格,150多幅全彩印刷的图片,使读者读起来轻松愉快。
其中,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家族,关系乱如一团麻花,书里的两张谱系图表,就把神罗的皇帝、诸侯世系梳理的清清楚楚。

说起神罗,或许大家都会首先想起伏尔泰,那句调侃的话: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再搞笑幽默的金句,引用多了都会厌倦,无趣。
我们要知道神圣罗马帝国最初皇帝的加冕,是要经过教皇的认可,实行加冕涂油礼。加冕涂油礼,象征国王与教会的联合,表明合法性,故名神圣。

神罗皇帝经常聘用熟悉罗马法的教士,管理帝国的行政,并且设定拉丁语为官方语言。在日耳曼邦国实行拉丁化,故名罗马。

奥托大帝加冕后的290年,帝国在萨克森王朝、萨里安王朝和霍亨斯陶王朝,持续世袭了290年。皇权还是相当稳定集中,故名帝国。

伏尔泰是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受到历史上法兰西与德意志的恩怨影响,加上伏尔泰对中世纪的厌恶,那么欧洲中世纪色彩最浓厚的神罗,自然就不入伏尔泰的法眼。

但是仔细思考伏尔泰的话,也有道理的。
神罗自从查理四世后,帝国的皇帝不再通过教皇的加冕,虔诚的涂油礼也不再上演,谈何神圣?

神罗的始祖皇帝——查理曼大帝被誉为欧洲之父,但血统毕竟是日耳曼人,在古罗马人的眼里,他们就是游牧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蛮子,谈何罗马?

最后,在查理四世签注了《黄金诏书》之后,帝国内部的世袭制,已经彻底变成选举制。皇帝由七位主诸侯(选帝侯)选举而成,其后皇帝的辐射力越来越少,诸侯的实力越来越强,帝国内部邦国林立,在30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得信仰自由、王国的主权合法化,这就是一份帝国死亡证明书,谈何帝国?

查理四世在位期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点,我欣赏他的人格,他跟著有《沉思录》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相似,跟一位学者型君主。
他嗜好西塞罗,但丁的著作,让他与中世纪穷兵黩武的君主显得与众不同。
在他的治理下,如今捷克的波西米亚王国,在神罗里达到国力的鼎盛。
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桥、卡尔斯腾堡、布拉格大学...如今的捷克地标景点,都是在查理四世的规划下建成。

但是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波西米亚国王,不代表他是同样优秀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帝国内部的离心力越来越强,甚至出现敌对国王,查理四世为了帝国的稳定,只能让渡权力。
《黄金诏书》的颁发,决定了7个选帝侯选举皇帝,严重削弱了德意志的皇权,加深了政治分裂。
以此换取了三十年战争前,帝国两百多年的和平,但是德意志要集权统一就更难了。

三十年战争后的一百年,神圣罗马帝国摇摇欲堕,在维持大陆均势的情况下,帝国才没有被瓦解,内部最终出现了奥利地与普鲁士的二元化。
但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两个最强王国,奥地利与普鲁士面对拿破仑的大军几乎不堪一击,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拿破仑的背景,英法俄才是故事的主角。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帝国就此灭亡,已经是一个虚架子的神罗终于寿终正寝。

查理四世的决定加深了德意志的分裂,在英法俄纷纷集权的情况下,德国还是一群松散的邦国。
再到五百年后王者出,俾斯麦用铁血手段,实现德国的统一。
在民族主权国家诞生的大势下,昔日罗马的荣光不再重要,宗教的神圣向世俗妥协,“帝国”在一战、二战后也退出历史舞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