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东西垚壵
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东西垚壵

優秀管理者的工作習慣之Review

东西垚壵  · 简书  ·  · 2022-04-12 22:39

[cp]20220412管理七(一)剑听课笔记之二十二

优秀管理者的工作习惯之Review


一、Review

Review的词典解释。

及物动词vt.:再检查,重新探讨,复审;批评,评论;回顾,回忆;检阅;复习,温习

非既无动词vi.:写评论,写书评;复习功课,温习功课

名词n.:再检查,复审;批评,评论;评论杂志(文章);阅兵;复习,温习;时事讽刺剧,轻松歌剧


二、时光倒流

Review在管理上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在管理实践中,回顾,审查,检查,检讨,评价,评论,汇报,总结,复盘,矩阵复盘,混合复盘,绩效面谈,裸心会,共创,辅导,共识,复制,都叫做Review,就像管理的万金油,实则核心与本质都有不同。

管理上用得最多的是复盘。

在阿里,Review也是复盘,只是不一样的复盘。

在阿里,Review叫做“时光倒流”,阿里风味的Review。

早期阿里的核心文化之一就是“复制”,“放大”,因为那时没什么大家认为的人才,Review的目的与核心就是通过“时光倒流”全方位的复盘达到“复制”“放大”平凡人的能力。

马氏“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定理对应的是“平凡人做非凡事”,招聘、选人的策略是宽进严出,到后来过渡到“非凡人做非凡事”,招聘、选人的策略就是严进严出了。

翻译成白话就是:早期的阿里只要有本事把拿结果的过程复制到其他人身上,就是人物、厉害角色,专业、背景、出身都不重要,但后来就看专业、出身、背景,不是“211”“985”、科班出身、专业背景、精品海归,就难再入阿里的局了。

背后是薪资级数的拉升。

Review,我们都说认为会能做,初衷也都是向好,但效果天上地下,差别就像胡萝卜和胡萝卜花的区别:营养、口感没有变化,但市场价值放大了百倍、千倍,前面的就是胡萝卜,后面的就是胡萝卜雕刻的龙和凤的胡萝卜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所言,一般都译为“学习的时候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是不是孔子的正解不知道,但至少在管理情境下,译为“学习知识并不断练习、实践,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每日三省吾身”,就构成了一个Review,一天的“时光倒流”。

“省”就是为了精进。

知行合一,方是正途;练习实践,才能精进。

知行合一的不仅仅应该在工作场域的。

精进都想。

很难。


三、企业要Review,WHY

在酵母的知识体系中,经营一家公司有“三板斧”:定战略、搭班子、建制度。

定战略,保证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搭班子,保证组织里有足够的人才来运作;建制度,保证战略可以被高效的执行落地,让战略目标实现。

建制度又可以分为:业务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业务管理制度,重点在于决策、协同和最终的Review复盘。

所有业务管理制度中,最能确保战略能高效执行下去,不仅能层层落地没有偏差,而且还能帮助决策层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决策的,就是做好Review。

如果说战略是从上到下的工作纲领,Review就是自下而上的纠偏机制。企业经营,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没有Review就不能保证执行的动作有结果,也不能保证拿到的结果是决策层真正想要的。所以Review不仅是确保增长,更要确保组织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Review的逻辑和顺序就是:业务复盘—团队管理复盘—公司文化复盘—个人利益诉求复盘。这个逻辑,就是从公司的业务一路穿透到员工的个人目标,确保真正能把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无复盘,无成长。

无复盘,无结果。


四、企业要Review,WHAT

1、Review是一个序列

一家企业从上到下,从业务到组织,都要定期进行各种维度的Review。

不同维度的Review,颗粒度可以做得非常细致:

每日Review,早会晚会,确保协同顺利;

每周Review,周会周报,及时反馈问题;

每月Review,月例会和月总结,解决问题;

每季度Review,季度总结和启动会,调整执行动作和协同机制,调整下季度KPI指标;

每年Review,半年会和最重要的“年底三会”,调整战略、优化组织架构、制定明年目标。

2、典型Review人员结构

酵母工坊的典型结构是“A+B+HR+C”。

其中C是被Re的人,HR是人力,B是C的老板,A是B的老板,是C的老板的老板。

A+B+HR一起Re被Re的C。

企业根据实际也可以进行调整,比如把财务加进来。

其中一般B是主Re,A与HR是副Re。

从管理幅度上,一般A多选择性地参加“271”中的“2”和“1”,A也观察B的Re过程与方法,有没有Re深Re透,有没有从事到管理到人Re到解决问题的根本点。HR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公允的作用,同时协同B看通盘,察盲区。

非典型的Review的人员形式很多,比如自Re,群Re,矩阵Re,1对1Re,互Re等等。

3、Review流程与好的标准

1)Review流程

Re前:确认谈话基调,No surprise;数据报表(结果与过程);工作案例;问题与改进计划(三好一改进,确定谈话策略);邀请,确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Re中:创造良好环境;主管明确面谈的目的和意义;员工自我总结,管理者适当回应与探讨;深入沟通,挖掘内心想法(过程中的策略、困难、心态、成长);管理者总结、评价、辅导;达成共识并确认结果。

Re后:跟踪进度;在岗辅导;天/周/月。

2)好的Review标准

进门有准备:Re的人要有准备,被Re的人也要有准备;Re的人要有预判;被Re的人要有自Re准备等。

出门有力量:被Re的人要能知道公司对自己的评价,知道自己的问题和优势,知道接下来怎么干。

后续有追踪:一次Re的动作完成,不是结束,而是追踪的开始,目的是辅导与提升被Re的人后续工作过程质量,也为下一次Review做好数据、案例等准备。


五、企业要Review,HOW

1、Review秩序

1)业务管理

通过报表数据、案例、观察、反映等,抓KPI,提出问题,有互动,有探讨,忌讳一剑封喉,直奔管理者本身,除非你准备让他滚蛋。

2)团队管理

数据与问题,都是人的过程,团队的过程,之后表象,要从业务问题过度到团队管理问题,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也是辅导与共创。

3)管理者本身

作为管理者,个人的与团队的问题,最后慢慢追溯到管理者本人,是十大素养不够,还是能力需要提升,还是机制不到位,还是公司利益、团队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没有摆正等等,这就到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管理者人的问题了,不是为了秋后算账,而是为了管理者进步。

这一过程在管理者的私德与公德的界定上要有分寸,不然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掀翻桌子,一拍两散。

2、剥洋葱之“六”个为什么

所谓剥洋葱就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层层,一步步,从现象到本质。

“六”是虚数,意思是很多,可以随着深入,可以几十个,也可以几百个。

在酵母俞头的Re的职业生涯中,最极端的一次Re了别人八个小时,“无结果,不结束”。

Re,不仅动嘴,动脑,体力还要跟得上。

在Re业务管理人员的过程中:

如果只看到人手不够业绩下滑或离职率高,你就只会在招聘上想办法;

如果看到老人缺少激励,新人缺少培养,就接近了问题的真相,你就会在激励和培养上想办法;

如果看到管理者本身无管理意识,或者结构化、系统化思维需要加强,你会选择先解决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或者提升思维层次等。

3、Review成功法则

1)开放心态。不管是Review或是被Review,都应该有开放的心态,能够坦诚地去表达,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说,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讲一些问题。

2)No Surprise。就是不要有过度的让对方觉得有惊吓的地方。很多事情在做Review之前就应该沟通好。

3)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数据必须基于真实的业绩。不要避重就轻,业绩完成的差,就不要一笔带过,更不要粉饰,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来,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集思广益。在Review业务时,可以通过群Review共创,凡是不涉及到机密的业务的事情,可以共创、集思广益,这样价值更大。如果是Review个人,就一定要一对一,表扬要开起门来表扬,批评要关起门来批评。

5)自我反思。Review时,双方都应该自我反思,从自我反思角度出发,剖析问题,这个很重要。

6)刨根问底。所有业务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去闻他背后的味道,深入去挖做事的细节和价值观。

7)重在行动。Review的最后,一定要给员工做一个改进计划。没有改进计划的Review,就没有意义。改进计划要有记录,事后要有监督和辅导。

8)投入时间。很多人做不好Review,关键就在于没有投入很多时间。管理者的时间投入在哪里,员工就会觉得哪里重要。如果投入在追过程,员工就会认为追过程重要,会想办法把过程做好。


六、Review结语

一个人99%的进步来自于开放的心态和日常复盘总结。

企业的所有人都如此的时候,就是企业的进步。

企业进步是建立在复盘基础上的。

无复盘无结果,无复盘无进步,无复盘无发展。

在公平,真诚,有善意的基础上,用“法理情”断事,用“情理法”盘人。

通过多维度的拆解业务数据,不仅能调整业务打法,更能指导组织架构的优化,从而达成极致的Review。对于企业的老板和决策层来说,不仅要自上而下的做决策,更要自下而上的Review,这样才能确保战略目标在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保障策略的执行,在不断的复盘中调整打法、反馈问题,最终实现企业最大化增长。

Review,千企千面,时光倒流,是为了基业长青。[/c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