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mlln
大学青椒。新书目标:150000字新书进度:28908字
今天看啥  ›  专栏  ›  mlln

批判的迷茫

mlln  · 豆瓣  ·  · 2017-07-11 00:26

今天,人民日报搞了个大新闻,把大学中的“学渣们”拎起来批判了一番,说他们不努力学习,上课睡觉,下课农药。这些人不失业,谁失业呢?

这篇文章激怒了很多网友:大学教育的质量如此之差,老师例行公事、照本宣科,教些无用的鬼话,还好意思责怪我们睡觉?

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很有趣,所以想说几句诚实的话。我的身份呢,一方面,是一名正在教书的大学老师;另一方面呢,则是一名曾经逃了不少课的大学生。

这场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好么?我的答案是,的确不好。不止不好,在很多三四流院校中,还普遍很糟。

为什么不好?我认为,根本原因之一,是老师即使教不好课,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把课教好呢,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也不会有什么用。因为评职称和做官,没有一条是学生的教学评估可以左右的。

如果你想听,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病,我可以聊上一整晚。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深邃的洞见。我们摸着胸口问问自己:批判中国教育,难度很大么?

如果我是一名大学生,想要批判教育制度,同样也没什么困难。我只需要拎出来那位讲台上的“PPT复读机”,嘲笑一顿,发发牢骚。

但是牢骚之后呢?这是我想聊的。牢骚之后,我能做点什么?

如果你看多了网上的评论,似乎牢骚之后,你很容易给自己“放弃学习”找一个绝佳的理由:老子是学渣,没错。但老子不爱学习,都是你们给害的。

这句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其实也很矫情:打个比方,比如有人想害你,给你吃的饭里下了毒,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想,肯定是跑去医院吧。看看有没有可能捡回一条命。

但诡异的是,当教育制度害你,你好像不但不反抗,反而打着游戏说,别怪我不学习,都是教育给害的。

我想传达一个简单的常识,这个常识并不会帮到大多数人,也许只是说给那些本不愿浑浑噩噩,还希望可以做点事情的人听:当现实傻逼、你又无力改变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别让自己完全成为现实的牺牲品。能进一寸,便不停留,这是人的本能。

如果你明白了这句话(且不论实际上应该如何做),那么人民日报这篇批判,以及网友们的抱怨,其实完全可以不去理睬。

上面这些话,大概是我作为一个逃了不少课的学生,心里的真实感受。我知道,自己不能光唱高调,也应该说点实际的东西,那么,如何竭尽全力呢?我想,变换一个视角,作为一名不太合格的大学老师,说说我的想法。

第一,我的经验是,学习一定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煎熬。一个老师能做的,是指引你一条思考的路径。TA的课讲得再好,也不可能让你感觉和美女视频主播聊美妆一样轻松愉悦。这是实话。换个角度,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放弃某一项知识,大概是我们在小学时才会做的事情吧。

第二,为什么说学习痛苦呢,因为我们如果想要提高,就一定要逃离自己的舒适区域(comfort zone)。如同高考数学题,你想要拿一个更高的分数,天天做每张试卷的前两道选择题,有用么?你一定要挑战新的难度。逃避可耻却又用,在生活中,很多事的确如此。但如果想要更加精深地了解一门知识,逃避可耻,并且没用。

第三,很多时候,老师不但讲得不好,甚至比这更糟糕:老师有时候赶鸭子上架去讲一门自己并不熟悉的课,TA自己知道的也只是皮毛,还有不少过时或错误的理解。但幸好,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你想去学习一个东西,学校的课堂实在太过渺小,我们能做的,其实非常多。

第四,我们能在大学里学习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心智的成熟。我们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学会与人交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价值;得到这些,又需要做哪些妥协,需要走哪条路,同时放弃什么。

你有权利做任何决定,决定不做教育制度的牺牲品,决定随波逐流,决定在游戏中实现人生巅峰,或者响应咪蒙的号召,决定退学。我并不能为任何人做决定,这是你的权利,也是你的人生。

我很久之前说过一句话,20岁的人,迷茫不可怕,抱怨也很正常。但是问题在于,有些人一直迷茫,迷茫到毕业,然后反过来指责教育制度。他们没错,但批判必须要搭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才算足够诚恳有力么?另一些人,也迷茫,但一边迷茫,一边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在曙光初现时,纵身一跃,去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我只能说,很幸运,自己在20岁的时候,明白了这个道理。

以上是一些遵照我内心的实话,仅供参考。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一直在试图与体制保持距离,我也许无法改变别人,但也许可以选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自己的课堂上,尽力而为,对得起学生的时间。这也算是属于我的,一种建设性批评的尝试吧。

我挺讨厌自己这种教育人的姿态,也并不觉得这样做能帮到几个人。大概是职业病吧,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下不为例。

祝我们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真实之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