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宁汐漫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宁汐漫语  · 简书  ·  · 2019-11-24 08:40

每逢周末,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我都会和爱人带上孩子回老家或回娘家,不为别的,只为能够陪着父母吃顿饭、聊聊天。这样不自觉的“约定”从大妞出生后就开始了,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吧。

我的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和中国千千万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6个兄弟姐妹。还记得小时候,为了生计,父亲时常跑长途运输,在家的日子不多,亦或是没有跑长途,也常常早出晚归,能见上面的时候很少。在我的印象中,唯一能感觉父亲温暖的时候仅有一次,那是在我大概六七岁时候的光景。那时,临近年关,好不容易瞅到一个能和父亲一起赶圩的机会。依稀的印象是这样的,当时置办完年货准备回家,而我却站在心仪已久的烟花爆竹摊前,久久不肯离去。父亲看到后,二话不说,上前和摊主耳语几句,便拿了一些爆竹给我。而拿到爆竹的我兴奋不已,一路小跑,先于父亲回了家。后来,听母亲说,当时置办年货,父亲已花光了手头的钱,再拿不出钱给我买爆竹。但是为了不让我失望,他把身上唯一值钱的驾驶证抵押给摊主,才拿到爆竹给我。虽然那次之后,我不再玩爆竹,但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也许那时父亲对爱的表达吧。

由于父亲不常在家,平时照顾我们的重担便压在了母亲肩头。那时候的母亲不仅要照顾我们,做很多家务活,还自己创办了酿酒坊。虽然酒坊规模不大,但却足以让母亲忙得晕头转向。可能是家务太累又或是工作太忙的缘故,母亲照顾我们无法做到事无巨细,脾气也常常比较急躁,对于我们做不好的地方,她总是大声吼叫。在我们的印象中,“凶巴巴”、“不讲理”成了母亲的代名词。我们也最害怕惹母亲生气,常常会想,长大以后要离家远一点,这样挨骂会少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懂事,回想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慢慢也学会了理解父母亲当时的种种“不当行为”,学会了感恩父母,也庆幸在选择工作、伴侣的时候,能“听父母的话”,选择离家近一些。特别是在结婚生子后,我们懂得了维系一个完整和美的家庭不容易,也懂得了照顾家人、照顾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懂得了爱与感恩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要付诸行动。而这行动并不复杂,简简单单地陪伴就好。揉揉肩、捶捶背,跟父母亲拉拉家常,在嘘寒问暖中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一家人吃上一顿暖暖的家常便饭......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虽远必达。也许,你在遥远的远方;也许,你的工作有特殊性;也许,你对父母有误解;也许......只要我们能怀着感恩的心,把陪伴父母这件简单而重要的事排上日程表、年度计划表,每年、每月或每周,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有1个小时、30分钟)陪伴父母,人生将有不一样的收获。

感恩节快到了,你还没想好如何感恩父母吧?那么,我推荐这个方式——陪伴。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