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艺圃花开

有同情心,更要有同理心——读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感

艺圃花开  · 简书  ·  · 2019-04-20 23:15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怜悯心、同情心。孟子还举例说明了这一点: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去了,大家都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是因为想要去结交这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想在乡邻朋友中得到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的。

孟子以通俗的事例揭示出了人性中善的一点,就是富有同情心。广义的理解中,同情是一种普遍性的关怀情感反应。影视剧中演绎的不幸,一些敏感的人都会为之流泪,更别说同情现实中遭遇种种不易的人们了。没有同情心的人实属罕见。

但我觉得除却同情心外,我们还需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们同情消防员救火的伤痛,换位思考下,那就在用电用火安全方面多操点心;比如我们同情巴黎圣母院毁于大火,换位思考下,那就要做好我们的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比如我们同情那个孩子跳了桥的母亲,换位思考下,那就在日常做好跟自己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我觉得我们我们现在还要补充说:现在的我们不仅要有同情心,还要有同理心,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生活才能更美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