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时间煮书

长江水师改制是曾国藩为保存羽翼的私心还是为国为民的公心?

时间煮书  · 简书  ·  · 2021-08-06 17:55

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金陵,打败太平军后,为消除朝廷对汉人手握重兵的猜忌,将十几万湘军裁撤只剩三万余人,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水师也只保留三千余人的规模。


曾国藩听从幕僚的建议,设计将团练起家的长江水师改为朝廷的经制之师。如此一来长江水师便由“编外军”转变为“正规军”,避免了随时面临被裁撤的命运。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促成长江水师改制的呢?


一则朝廷鉴于从道光年间开始,海疆屡受夷人侵犯,需要建一支海防水师。


二则长江水师组建十余年,已初具规模,并且有良好的西洋装备,最具备改为海防水师的条件。


三则恭亲王被重新启用,曾国藩一直深受恭王重用。有恭王的支持,事情便有了转机。


而且为了避免恭王独断专行的嫌疑,曾国藩想出由军机处发文征求各省总督意见的主意。


当时两江之外的其他省总督要么是曾国藩旧部、同学,要么曾受惠于湘军。


有这层关系和形势的需要,长江水师改制自然是顺顺利利地通过了。


对于建立海防水师自然是于国于民都有力的举措,那么这中间要说没有曾国藩的私心可能也未必?


曾国藩自创办湘军以来,扫除了长毛叛乱,但是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如今名满天下的时候,妒恨、眼红、不满者满朝皆是,遍布朝野。


手下无一兵一卒,人微言轻,难免有人诬陷,届时宵小之人抹灭湘军的功劳,尽揭其伤疤,他又有何能力保护昔日荣光,又如何在朝堂立足呢?


且捻军、回民叛乱尚未平息,假如日后朝廷重新让他带兵打仗,届时手下无精兵强将,无法取胜,他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名声呢?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曾国藩迫切需要将长江水师永久保留下来作为保护自己的坎肩。


曾国藩固然有精忠报国的大国情怀,然而他也极具政治家的出色智慧,难能可贵的是,有时候这种私心也不必然会有损于家国大义。


我想,这才是曾国藩为官为人的出彩之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