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旅世天客微言
80后传道,旅居温州的北方人,学识浅陋,爱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旅世天客微言

传统武术师徒关系在现代社会的窘况

旅世天客微言  · 简书  ·  · 2020-03-11 17:47

在经济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练习者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根本没有尊师重道的观念,初学者意识不到自己是“徒弟”的身份,态度不端正,好高骛远,稍懂皮毛就不屑于师父的指导,自己学练心态不纯,盲目追求虚名,迷信“秘笈绝招”,不理解传统武术内涵,反而认为师父不传真功而恨之入骨。

尊师重道观念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旧社会武术界师徒之间有很多规矩,依赖这些规矩戒律保障制衡师徒关系。法制社会人们重视的是人权、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主要界定为法律关系,而伦理道德关系已降到次要地位。师傅不能用戒律来规范学徒的行为,这就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师徒关系出现的尴尬期”表现的主要原因。


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雨后春笋般的各种武术培训班、散打速成班、私立武校、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武术比赛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师徒的传统关系模式。年轻人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博取虚名,追求短期见效。而传统武术却恰恰相反,传统武术初期注重的是乏味的功法练习及套路练习,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规律。在传统武术上要有所成就一般要到花甲之年。而年轻人迷信的是“绝招加力量”的短期训练,短期达不到预想值,就直接影响师徒关系的持续性。殊不知天下武术无绝招,所有招式练精练熟都是绝招,世界拳王,哪个不是训练十几年。

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重利而轻义是一种社会通病,见利忘德,谋利失德在武术界时常发生。如:已故巨星李小龙师弟、国际咏春总会创办人梁挺,控告徒弟李润添自立门户盗用他亲自设计国际咏春总会的会徽。究其原因是弟子想出名而出卖师父,也是一个“利”泯灭了师徒情义。其实师徒关系是一个利益共存体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见利忘德,谋利失德真正失去的是各自的名节操守。


四、互相倾轧,互相抵毁,是传统武术的一大流弊。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同行是冤家,同门死对头,传统武术者也不例外。最讨厌的同门都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同门同派师兄弟在评论同门师兄弟时。客气的会说那人学的不到家,直爽一点的话就难听了,十有八九不会有好话,再者就是借名造势。很多武术名人死后。连平时不怎么来往的弟子,也会一口一个家师,神乎其神地述说故去人的各种神奇经历,病榻之边弟子更是针锋相对,究其原因是师已成佛,都想籍以英名独霸鳌头。这样就给再传弟子带来了师尊形象误区、甚至会导致从内心唾弃。


那么怎么改变当今社会传统武术师徒窘况呢?


首先为人师者还是要在择徒方面下功夫。师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传统上中国人跪拜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师为五伦之一,尊师是重道的具体表现。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传承的一个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谈拳授道,贵乎传人,怎么选择传人,选择怎样的传人,是中国传统武术能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而徒弟的品德是师徒关系处理的必然条件。


《史记》中曾经说过,“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如果缺乏了这样四种品德,就不能传兵论剑,“习拳应以德行为先,”是古时整个习武群体的普遍认识。在各项要求中,道德是最基本的基础。道德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日常道德伦理。“未习武,先观德。”这个德,是指未教授之前,要先考察受授之人德行如何。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有“五不可传”“十条戒规”,五不可传的内容表现为:


一,心险者,二,好斗者,三,狂酒者,四,轻露者。第五,骨肉之钝者。


全是道德标准,不论是心地险恶的人还是好酒狂饮的人,还是动不动就想显露一下自己的人,都在他的否定范围之内。


“十条戒规” 要孝敬父母,尊师教训;要扶老怜幼,和睦乡里;要敬艺练习,保持功夫;要戒花烟赌,慌言旷语;要行侠尚义,尊敬掌师;要中正老诚,品行不苟;要戒持艺欺人;要戒乱拜掌师;要戒私自传人;要戒教无义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及以上十条犯其一条者,概不传。门规之严厉,就是为了防范师传非人,师徒反目。事实上不管内家还是外家,不管是少林还是太极,在择徒的道德问题上,是趋于雷同的。但身为师长,要深知现代择徒对传承的重要性。


“要学真本事,首先重择师”,那么择什么样的师也是一个关键,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各种视频、VCD、武术教科书满街都是,但是传统武术往往是“苦练三年,不如老师一点”,说的就是传统武术的内涵是离不开口传身授,择一个有真功夫的明师,才会让好武术爱好者心诚悦服。

可在现今武术界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一是假师,假师常常吹捧自己的前辈借以抬高自己,吹传自己是名师的嫡传。二是刁师,刁师大多都有点真功夫,学过真玩艺,拳谱丹经背得滚瓜烂熟,伸手能放人,张嘴有东西。刁师开门授徒是变着法儿掏空别人的腰包。三是劣师,劣师一般都有名,卖的是名,靠弟子们供养,道德修养又极差,有的原本就是流氓无赖,说翻脸就翻脸。


习武者应该拜什么样的人为师呢?


明师,明师的宗旨是替师门传艺,为传统武术续香火,明师不要财物、但是传统的拜师礼还要传承的,明师摒弃享乐,对虚名更无所谓。当代传统武术师徒关系的善恶不仅直接影响拳种的传承,更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我们在认识旧时师徒关系的弊端的同时,也要睿智吸收古时尊师重道对传承传统武术的重要性。都说拜一位能让自己终身敬佩的明师很难,其实找一个好的传人更难。为人子弟首先要学礼,要尊重师父的习惯性格,始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当然为人师尊首当自重。而师徒之间如何相处,是当今传统武术师徒都在深思的事情,师徒关系怎样改善窘况其实关键是营造一个互尊互敬、真心实意的氛围,共同维护共荣共辱的团队协作精神。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术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