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中医范儿青年厚朴
为人当厚朴,做事要细辛。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医范儿青年厚朴

医药人,第一特质(2)

中医范儿青年厚朴  · 简书  · 中医  · 2019-03-02 00:10

大哥建议我从“救死扶伤”角度尝试写,于是我找度娘搜索了扁鹊、张仲景等一些大家的经历,希望能找到一丝灵感。

提到扁鹊,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扁鹊见蔡桓公》一段了,但提到“救死扶伤”扁鹊却真有这样一个故事:虢国太子即将入殓,扁鹊了解情况后,告知当时中庶子,称太子得的是“尸厥症”,自己可以治愈。对方却感觉是无稽之谈,扁鹊凭着自己高超的医术,讲出自己的判断,对方验证后,赶紧报告君王,最终太子在扁鹊的诊疗下,又生龙活虎,于是,扁鹊起死回生的名声便被传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事情中,我们除了看到扁鹊高超医术外,也能看到他对生命的珍爱,如果他没有医者仁爱之心,完全可以听而不闻,装作不知。更何况他面对的可是国之储君,治好了自然没事,万一治不好,一不小心即可能性命不保。同样,也正因为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才注定了他不会视而不见,一定要做到尽自己医者本分。

说完扁鹊,我们再来谈谈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未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常言道:大军之后,必有荒年。社会动乱,烽烟四起,尸横遍野,势必会造成疫病流行,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张仲景目睹了伤寒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便立志潜心研究医学,于是医学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依然为中医临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张仲景正是因为深知因为伤寒,无数人丧失了生命,他也明白自己所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务求精确,精研医道,最终被后世成为“医圣”。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坐堂大夫”的由来。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因为当时官员不可擅入民宅,但不接近百姓,便不能为百姓诊病。于是他命令衙役张榜,每月初一与十五,不处理政事,坐在大堂上仔细为患者诊病,于是后来便把药铺为人看病的医生成为“坐堂大夫”,以纪念张仲景。

说完了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我们再来谈谈药王孙思邈,有关他的事迹最经典的莫过于“坐虎针龙”了,详见于铜川一日,此处不再赘述。同样的,药王爷对龙虎都有仁爱之心,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对待病人的时候是何等的认真,对生命有多么的敬畏。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的大医精诚中对医德的论述,更是医药人必须铭刻于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时间到了明朝,一位太医院的青年人,辞去了太医院判职位,开创东壁堂,济世救人。多年的行医经历,发现因为医书里面记录的错误,导致很多人因误食药物而丧命。因此立志著书,决心重修本草,让世人有一本可以借鉴的本草书籍。于是他多次离家考察,走遍了大江南北,向各种人去请教,亲尝百草,反复琢磨,历经27年,又经10年三易其稿,共计四十年,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他便是药圣“李时珍”。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凡是在医药方面有重大成就之人,皆有共同的地方:珍爱生命,济世救人之心。他们深知生命的可贵,所以发心潜心学习,历经无数个寒暑,在医药这条路上一直走,一直走,只为了心中那个信念:帮助病人脱离苦难。也正是因为他们心怀“济世救人”之心,他们愿意把精力用在中医这条路上,潜心研究,才令我们后世之人能有幸见到这些经典,这才能深受中医的恩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