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葛小婷

关于减肥的三个误区

葛小婷  · 简书  ·  · 2018-04-06 20:18
图片来自摄图网

感觉一般写这样的帖子都需要实际效果作为证据比较好。从11月30日到今天,3个多月的时间,我从61Kg减到53.8Kg,减了14.4斤。虽然期间也有锻炼,但是饮食的控制也是起了很大作用。

薄荷APP记录

没有减肥前,我安慰自己,“如果不能吃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活着的意义何在?”“吃东西都需要斤斤计较,那也太累了吧?”但是每次吃东西失控以后,其实那种强烈的负罪感其实更加让我感到难受。反而现在,知道吃什么不会胖,让我有种掌握感,偶尔的放肆吃,也知道之后怎么调整,反而吃的会更加开心。也更加理解了“自律及自由”的含义。

这个道理类似,时间管理。如果没有计划地漫无目的地生活,其实心里很累。比如说,小长假或者寒暑假,在家里葛优瘫几天,会觉得很没有意义。时间太长的休息就像是连绵不断的梅雨季,闷的慌,但是忙碌过后的小憩如久旱逢甘霖。

误区一:喝水也长肉

“我喝水也长肉。”是这次减肥之前我经常的抱怨词。其实之前,我基本不喝水,除非是觉得特别渴了。习惯出门带一瓶水,晚上再原封不动地背回来。后来,学习关于减肥的知识才知道,其实喝水才不会长肉呢!燃烧脂肪时也需要很多水的参与。长肉只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

不喝水,就好像发电厂其实是运行正常的,但输送电流的线却被剪断了一样。这样,就算能量池很满,身体也用不到这些能量,身体用不到能量就会认为能量不足,因此控制你的食欲,要求更大量的食物。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缺水的状态,他的“口渴”的感觉会被扭曲,往往将身体“渴”的信号误认为“饿”,明明只是缺水,却一直找东西吃。

作者:一枚益生菌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0078303

来源:知乎

误区二:吃的少=减肥

之前减肥,总觉得,减肥一定要控制食物的量,每次吃多一点,就会产生极度的罪恶感。但是控制饮食似乎又不能变瘦。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输入和输出,输入不是指的食物的量,而是指的热量。 以标准体重计算,一公斤体重一天必须摄取的热量约25到28千卡,比如我是53.8千克,我的摄入量为1345-1506.4千卡。

有人一定决定这样计算很麻烦,可以用薄荷记录饮食,软件会自动计算热量。有人觉得每次吃东西,记录克数很麻烦。我记录了100多天(偶有偷懒)的感觉是,刚刚开始时会有点麻烦,但是之后记多了,就差不多知道,什么东西热量高,什么东西热量低,当饮食形成了习惯,甚至可以不记录。比如现在,我肯定不会连着吃两块饼干,因为知道两块饼干的热量比一顿午饭还多,我也不会饿着自己,因为我知道只要热量不超过规定热量,就没有关系。至于“麻烦”这件事,看自己的定义吧。我是觉得,每天想着我要减肥,但是体重一直苦恼着我的难过值消耗的心智,要远远大于记录饮食消耗的心智。

如果想减肥,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要先看后面的“营养成分表”。表里会很清楚的说明,这份食物里有的成分含量。

有些东西量少,但是热量很高。比如平时零食中,常见的饼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图,这块重11克的饼干,含222.7千卡,这是大概是什么概念呢?一份同质量猪肉(瘦肉)含14.3千卡,也就是说,这块饼干的含量相当于15块猪肉的热量。如果说是早餐,一块肯定不抵饱,最起码三块,也就等于,早餐吃了45块猪肉的猪肉摄入的热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看奶茶,这个奶茶有80克,按热量比算,为1340.8千卡,也就是说,一杯奶茶的热量等于一天正常饮食应该所消耗的热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有盼盼法式软面包,100克为414千卡。

知道这些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吃的少,我还长肉了。

误区三:减肥=不吃肉

之前,我觉得吃肉长肉,所以减肥期间,我基本不吃肉,一个星期偶尔吃一两次肉,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在参加10天的减肥训练营(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报名费99,完成运动和饮食的要求后,返了100元)中,我才知道吃肉不会长肉,每次如果只吃蔬菜不吃肉,教练也会指出不足,鼓励我们吃肉。蛋白质也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了人体生长、发育、运动所有过程。而且肉中含有的蛋白质能让我们有饱腹感,缓解水肿。

有些瘦肉的热量并不高,甚至比米饭的热量还低。米饭每100克116千卡,鲫鱼每100克108千卡,牛肉106千卡,鸡肉167千卡,羊肉118千卡。

所以现在我安心吃肉,也没有负罪感啦。

其他建议:

1.吃肉不吃皮,皮的脂肪含量比较高;

2.不要挨饿,挨饿容易暴饮暴食;

3.知道自己什么时段想吃东西,可以切一盆水果放在可以拿得到的地方,用来解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