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look童童妈

读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虚假的自我

look童童妈  · 简书  ·  · 2021-05-27 11:54

蛤蟆先生第二次来到苍鹭医生的咨询室。

苍鹭医生问他感觉怎么样?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挺好的。

事实上,蛤蟆先生不太好,他只是习惯了隐藏真实的想法。

苍鹭医生生换了个方式来问他,

“假设我们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

蛤蟆觉得自己的情绪处在1和2的中间,很不好,并且有过自杀的念头。

是什么让蛤蟆先生的情绪如此糟糕呢?

1.没有价值感。

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2.别人的态度。

“这几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以为我能挺过去的,很多打击我都听过去了?真正让我受伤的是我回家后,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

蛤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危险后逃脱,又差点掉进河里,河鼠救了他,可是河鼠却指责蛤蟆“寒碜、邋遢、丢人现眼”,是个十足的混蛋。

3.要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

当别人对蛤蟆生气时,蛤蟆一贯的做法就是安抚讨好和哀求。他什么都说得出口,只要别人不再对他生气、不再痛骂他,只要别人能重新喜欢上他。

4.来自长辈的批评与指责。

蛤蟆的父亲是个很严厉的家长,在蛤蟆的记忆里父亲永远都在批评他。

在他的朋友里,獾长得高壮又威严,总让他想起自己的父亲。所以当獾指责蛤蟆是个“讨人厌的坏东西”时,蛤蟆难过得哭了出来。

獾还转告了他父亲生前对他的评价——“他是个好孩子,可生性轻浮善变!”

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到, 蛤蟆的自我价值感很低,他很看重别人的看法,又带有严重的讨好型人格

这一切,源自蛤蟆童年时父亲对他的态度。

一个人自尊水平的高低与儿童时期来自成人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家长总是批评责骂孩子,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认为自己就是个坏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蛤蟆为了不让别人讨厌他,生他的气,所以他一味讨好曲迎,这是 “虚假的自我(false self)”

虚假的自我无法使人成为一个内心幸福安宁的人。

蛤蟆被虚假的自我控制着,他把父母的标准和朋友的标准,社会的标准内化成自己的标准。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为了得到朋友的认可,他迎合他人的期望,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失败的,不值得被爱的。

与虚假的自我相对的是 真实的自我(true self)。

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更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自我价值,更加积极乐观,更能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所以,蛤蟆当下要做的就是就是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寻找真实的自我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看到,苍鹭医生如何引导蛤蟆先生如何一步步地找回自我,重获新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