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包圆圆呀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包圆圆呀

做酷一点的自己

包圆圆呀  · 简书  ·  · 2018-08-30 20:55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由于自己是小镇上的姑娘,所以总是带着怯生生的语气与人交流,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卑。

在家里,某次在亲戚来访时,因为自己只打了个招呼就进房间了,转身出来拿东西的时候,听到大人们讨论着我:“我们家这孩子,就是嘴巴不甜,也不敢记住人,差得很差得很。”

02

进入青春期的我像纸折的飞机,情绪起起落落难以稳定,听到这些话的我愈发怀疑自己。脑子里回放着那些外向的女孩们与身边的亲朋好友热情相待,随便发条朋友圈评论与赞都密密麻麻,对比自己,越觉得自己的害羞内向不对。

于是在宿舍里,愈发开始迎合同学。

无论是对错,都站在她们的这一方,把这称之为友情。在交流之中总是强硬地掰出一些梗,惹得同学贻笑大方,还觉得自己风趣。

后来有一次在同学想发一条朋友圈时,问我要配上什么搞笑的文字,我说自己想不出来,她说你就瞎说吧,你不是最搞笑了吗?

青春期那条脆弱细小的长线突然断掉,难道我这不是风趣,在他人眼里我就是个搞笑的吗?

十六岁的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很多事情只能滚打摸爬照着自己的眼睛看着去模仿,因此闹出了很多大的笑话,惹得自己愈发矛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现在自己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性格,但是每一种都值得存在,都值得被爱。

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她们的开朗、乐观、活跃才能被人看到,内向的人细腻、贴心与柔软相处久了也会浮出水面。

这个时代的大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越外向越好,最好为人处世事事精通,甚至说出:沟通能力好的人,比光会学习技能的人厉害多了。

在没有完整世界观的时候,却把它们理解为圆滑的人活得比光会学习的人好多了,总强迫自己去变成圆滑,却发现自己总在两者之间挣扎,最后变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个只会搞笑的人了。

圆滑的人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自己的立场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价值给予在去迎合他人的时候,心里便没有了主见,愈发自己在心里的位置越轻,轻到像跟羽毛一样,一阵风便可以把我吹得东倒西歪,一阵雨便可以把我击倒在地,变得湿漉漉的,变得没有了自己的颜色,变得一身黏土。

04

现在总算是明白有自我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变成酷一点的自己。

在90后年纪比较小的时候,便流行起了一个非主流的时代,现在提起来还是被人怀念,还被人拿起来说笑,90后的确大多数家庭之中,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被不理解甚至不被爱,构成了非主流的出现。他们高举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标签,留着长长的刘海挡住心灵的窗户、染着五颜六色的爆炸头、甚至有些孩子打着七七八八的耳钉、唇钉、舌钉,甚至某些存在自残的现象,都是因为想要让别人知道,自己与他人不一样,做着这些夸张的事情也只是想惹起别人的注意而已。

再大一点,便出现了所谓的高级脸厌世脸等,也开始不喜欢杨幂、唐嫣、王心凌这种长得像浸在蜜罐里的女孩,开始喜欢春夏、窦靖童、倪妮这种带有自己特立独行标签的女孩,我们看似是在追星,其实是在追自己喜欢的梦想,她们身上有我们想得到的闪光点,于是把梦寄托在她们的身上,凝聚成一个偶像的模样。

05

早几年看着贴吧把减肥当叫做是逆袭,自己也想着跟风逆风飞翔一把,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瘦了两十斤,发现自己只是从一个特别普通的女孩变成一个普通女孩,得到结果像一个泄气的气球。现在才明白,不是所有人的梦都是我的梦,每个人的追求都有不一样的差异,并不用每个极端的方式都试一把,把自己搞得弱不禁风的迎合大众眼中“女孩子该有的样子”,但自由不是涣散,只是变成世人眼中喜欢的样子,自己却变得不快乐与难受,那我便舍弃了这世人喜欢的皮囊,不如去追求自己喜爱的食物。我只来人间一回,总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现在的我是比那时候胖挺多,但是健康,不用经受停经、脱发、头晕的痛苦,也经常听到别人说:“你以前多瘦啊,现在怎么成这样了。”心里都要大吼一句,我就是要随自己的心,做酷一点的自己。

像汪曾祺说的: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