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太阳社

读《黑匣子思维》(一)

小太阳社  · 简书  ·  · 2019-02-17 23:15

      所谓的“黑匣子思维”,就是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

    作者马修.萨伊德向我们介绍了应该如何看待失败,规避思维陷阱,将失败的价值最大化,帮助我们走向成功。哪作者是如何帮助我们从失败中学习的呢?

      作者把与生命安全关系最紧密的两个行业(医疗业和航空业),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对失败和错误的不同看法,到底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后果。

      故事一:37岁的尹来恩,决定手术根除皮肤疾病,作为一个常规手术,又有着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一流的设施,看起来什么问题都没有。手术开始了,当伊莱恩全身麻痹后,医生需要在他的呼吸道上方,固定一个辅助呼吸的气具,防止缺氧。但伊莱恩肌肉过于紧张,导致气管无法放入,医生又尝试一些方法也无济于事。随着伊莱恩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化,医生决定改用供养无效时的标准方法--气管插管,于是加大肌肉放松量,伊莱的嘴巴打开了,没想到又发现呼吸道被口腔的软鄂挡着,无法被插管。医生一次次推进气管,但是就是无法成功,眼看伊莱恩缺氧越来越严重,旁边的护士跑去拿来气管切开术的工具,并提醒一声,工具已经准备好了,可是医生什么反应都没有,继续全神贯注的尝试插管。护士看病人氧气变得越来越紧,想再提醒一声,但又怕打扰了医生,因此出了什么差错,她还要承担责任,而且认为医生才是权威人士,所以就什么都没说。伊莱恩在严重缺氧20分钟后通上氧,在医院昏迷13天后去世。伊莱恩的丈夫马丁去找医院,要求对妻子的死因展开调查,却被当场拒绝。医院认为这是一起偶发事故,没必要纠结,但是马丁没有放弃,因为他也从事着相同的危险职业。他的职业对待失败的态度与医疗行业完全不同。

      故事二:航空业非常重视每一次失败。曾经在航空业出现过一起与伊莱恩非常类似的事故。美国173航班,在杜拉斯机场降落时,放下起落架后传来一声巨响,机组成员不知道起落架是否放下,就只好申请更多时间来排除故障。一般情况下就算起落架没有放下,还是可以不造成人员伤亡的迫降,尽管是一项危险的操作。但是由于机长一直忙着排查原因,没有发现燃油已经越来越少,工程师几次提醒机长注意燃油情况,机场只有一次回答可以坚持15分钟。但他错了,他失去了时间观念,直到引擎熄火 ,机长居然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时间都去哪呢,最后8名乘客与两名机组成员遇难。航空局对这一事故展开调查后,在所有的飞机驾驶室里装了一个黑匣子记录所有的飞行经过,防止以后类似事情的发生,能够监听监控所有的飞机驾驶室。

    这两起案例都说明: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就没有时间观念。同时也说明对于失败,我们采取的方式都各有不同。航空业积极面对,展开调查,找到原因,采取预防措施。而医疗业,掩盖自己的错误,掩盖自己的失败,消极的面对,那这样子的失败就没有任何价值。

    所谓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勇于面对失败,吸取教训,预防下一次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改进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能力,这样的失败才有它的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有它的价值,关键还是看我们对于这次失败采取的态度。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