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岭南小于号
春华秋实,且行且思; 语文教育,阅读先行;...
今天看啥  ›  专栏  ›  岭南小于号

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专才与杂家

岭南小于号  · 简书  ·  · 2019-01-24 08:51

(文/于春华)

一、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专才与杂家

(一)西方成就自我价值

1、每个个体都有独特性,而且在一些重要方面都想要与众不同。

2、大部分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喜欢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

3、人们有个人目标的定位,追求成功和业绩;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各种关系和团体会参与进来。

4、人们力求自我感觉良好。

5、人们追求人际关系的平等,在等级关系中人们喜欢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位。

6、人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同样的规则。

7、关注个人的目标和自我提高。

8、北美人对自身的特点和喜好,描绘比实际要高很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东方牺牲自我、成就大我

哲学家胡适说,在以人为中心的儒家哲学中,人不能孤立存在;所有行为必须是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行为之中。

1、关注的是集体的目标和协调行动。维持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比个人的成功更重要。成功常常被看作是集体的目标,而不是个人的功绩。

2、东方人各种关系的规则,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

3、东方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人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一定条件下的人。

4、东方人会感觉自己是包含在他们所属的群体之中的,而与圈外的人是有距离的。 比较信任圈内的人,而不太信任圈外的人。

5、在中国,没有“个人主义”这个词,比较接近的词叫“自私”。

6、东方人的自我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7、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亚洲人在很大程度上要用其他社会角色做参照(例如我是某校长的朋友、某市长的亲戚)

8、亚洲人在很多方面对自己的评价都很低,不仅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少,而且还认为自己有许多负面特征。亚洲社会要求人应该谦虚。

9、亚洲人没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10、要追求和谐,就要与群体的成员打成一片,必须去除自身使他人感到讨厌或会阻碍任务完成的因素的东西。

11、亚洲人教导孩子们,要与他人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

12、日本的孩子要学会进行自我批评,这是为了增进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为了使他们熟练掌握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批评来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要持续一生。

13、日本人失败了会愈挫愈勇。他们善于发现自我提升的机会并抓住它。

14、东方人更有可能成为杂家。

20190122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