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蓝天下的耕耘者

《亲爱的安德烈》|03.两代人之间的对话,绝不是一个人的事 - 草稿

蓝天下的耕耘者  · 简书  ·  · 2018-08-30 22:27
图片发自简书App

龙应台说:“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此,龙应台告诉自己:我失去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这是龙应台开始和儿子为期三年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的目的。

那么安德烈呢?他为什么答应妈妈一起写这个专栏呢?尤其是安德烈当时已经十八岁,而且自称从小就懒,他答应写专栏的初衷是什么?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所谓的稿费吧,试想一下,换作是十八岁时的我们,是否愿意打破藩篱和妈妈一起通信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想,相当一部分十八岁的我们不一定有勇气踏出这一步,因为我也一样,总觉得这个年龄了,不知道再和妈妈说什么,写信,更是不好意思的。

从全书来看,通信刚开始阶段,安德烈也是有一些不适应的,一再需要龙妈妈催稿,同时写信的内容也比较小心谨慎,刚开始几乎不怎么谈自己生活,有些话一再强调:“你——身为母亲——能不能理解、受不受得了欧洲十八岁青年人的生活方式?”

小心翼翼地讲述自己的生活方式,才发现妈妈也不是一个无理的人,也会去理解年轻人的生活,似乎出乎了安德烈的意料。

从刚开始的完成任务式回信,到后来越来越自然地写,交流沟通也越来越畅快,才发现,重要的是敢于踏出第一步。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感觉到陌生可能是突然之间的事情,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就不知道怎样和父母交流沟通了,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就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了。可是,从感觉关系陌生到渐渐熟悉到平等无碍交流,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得出来,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为了与妈妈平等交流对话,安德烈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从抽出时间来回信,到面对龙妈妈一次次的难以理解自己的生活,耐心与妈妈解释直到妈妈逐渐接受,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我们许多人难以做到的。

我们老是在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明明自己已经长大了,爸妈还是把自己当小孩子,从来没有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也从来不理解年轻人的生活。

可是,我亲爱的朋友,我们的父母也很想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问题是,你给时间去和父母交流了吗?你每天忙着打游戏与朋友约会玩乐,却抱怨从来没有时间去和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

你只知道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当自己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沉默或是逃避,甚至于与父母冷战,找个地方发泄,让父母更加觉得你不成熟,然后更加管着你,再如此恶性循环。

这里就要说到与父母平等交流对话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了:你要有让他们觉得你有独立生活、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呢?问题是,你一方面要求爸妈不要再把你当小孩子,告诉他们你有独立的人格;另一方面却总是把事情搞砸、给他们惹麻烦,生活上照顾不好自己,办事情又不成熟甚至于幼稚。这样的你,怎样让父母放心,怎样让他们相信你已经长大成人了?

所以,如果你与父母交流有困难,老是觉得无法沟通,请停止你的抱怨与逃避,请好好回过头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愿意心平气和地告诉父母自己长大了?是否愿意与父母约定一个方式进行沟通?自己又是否真的长大成人、懂得照顾好自己、可以让父母放心了?

两代人之间的对话,绝不是一个人的事。父母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孩子也要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勇敢走出敞开心扉的第一步,用事实证明自己已经长大。

愿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可以学会与父母沟通对话,愿每一个父母都能参与孩子长大的每一阶段。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