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青青树下

40天日更后的卡文

青青树下  · 简书  ·  · 2019-12-22 19:20

今天来写点自嗨的内容。

最近比较密集的读书写字,一方面是因为有时间,一方面是因为我突然在快不惑的年纪,卡点般的不惑起来。

突然意识到我之前所认知世界的方式,好似是一种混沌。很多概念,我都有用过,比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思维方式,但其真正的含义,完全混沌。相比平时不怎么看书的老公,他看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却真是清晰地让我感到不服。老公得意的说“我上初中时就已经把很多问题想得很明白,我是个智者,哈哈哈”。

或许这跟男人女人的脑回路差异有一定的关系。男人更倾向于逻辑思维,女人更倾向于感性思维,至少我是基本上是纯感性思维,而且感性地几乎做决策和解决问题全靠情绪和直觉。

包括读书也是,读完一本书,能留在脑海中的全是零碎的片断,虽然这此片断有时候在思考问题时会担任一定的参谋的角色,这角色却像游丝一样微弱,以致于你分不清这是你的原创还是盗用,明知读书确实有用,却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得益于读书,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处在“低水平的勤奋陷阱”里读书。相反,老公的读书,可能有时只是片断式的翻书,或者碎片化的阅读,却能真正的将入眼的内容,即时转化成他看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虽然看起来没有我读书那么勤勉,却效果明显。

上学时候,我讨厌那种学霸,从来不学习,成绩却一直不错。虽然我也成绩不错,但我却总有种自卑感,因为我太刻苦,就没有智商上的优越感了,总感觉赢得不彻底。

我疑惑的是,人是不是天生就会有不同的属性,有的人是感性分值高,有的人理性分值高,如果强行让一个感性思维的人去进行理性思维,会不会最终让其连感性的优势都不再了呢?

另一个方面,读书写作和学习新知,的确是个理性思维的过程,我现在所疑惑的上个问题其实目前不能算作我的问题,既然仍然还对写出一篇思路分明的文章念念不忘,就必须要克服掉所有的疑惑,继续向前摸索前进。

比如今天这篇自嗨的文章,就是连续40天日更后的卡文。如果动摇便是前功尽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