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胡俊0320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7,胡俊

胡俊0320  · 简书  ·  · 2019-07-14 22:22

拆页八

来自第四章《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P95

这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在这一节里讲述里一些良性干扰,有排版不清晰的文章,教学的大纲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内容,一段文字中有单词缺少字母,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花几分钟做个反思,以写促学等等,有的简单几句略讲,有的稍微详细讲解,我挑选了其中的一个内容作为今天的便签。)

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这种行为被称为“生成”。即便是拿熟悉的资料来考你,就算是简单的填空也可以强化你对资料的记忆,增强你在以后回忆它们的能力。在测验中,想出一个答案要比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更有利于学习。强迫自己写一篇短文还会让资料被记得更牢固。克服这类小困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们进行的是更高层次的思考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

当你要回答某个新题目,或是要为新问题拿出解决方案时,生成能力对学习的帮助会更加明显。一种解释是,当你想方设法寻找答案,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知识的时候,在得到答案、填补知识空白之前,你会先强化大脑中到这部分空白的检索路径;当努力填补完这部分空白后,你便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到新知识的联系。

举例来说,假设你家住佛蒙特州,别人让你说出得克萨斯州首府的名字,你就会思考各种可能的答案: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厄尔巴索?休斯敦?即便你无法确定,在猜对正确的答案(或是由别人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前思考可能的选项,对你也是有帮助的(答案是奥斯汀)。你会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会绞尽脑汁地考虑可能带来启发的线索。你可能会产生一种求知欲,甚至会因为觉得被难住了而感到祖丧,并且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并不完善,存在空白。这样一来,你在看到答案后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尝试虽然会有失败,但这样做却能刺激你在发现正确答案后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为答案的编码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坐等答案送上门所没有的效果。解决一个问题总要好过记住一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一种解决方法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要好于不去尝试的。

「I,重述知识」解决问题,大脑会添加检索线索

当我们尝试去解答一道题目,或者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大脑会对答案进行检索,当大脑检索到了答案,那就会在大脑中强化答案的检索线索,下次再检索时会更轻松。即使我们想不出答案,大脑也会发现这部分的检索空白,当知道答案会,大脑会为其建立起新知识的联系。

「A1,激活经验」填空,发现空白

2013年,那时候我还在当课外辅导老师。对于知识点和典型例题的检测,我和很多老师不太一样。我会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知识点大纲,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引导孩子思考每一个分支中对应的知识点,以及回忆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常见例题。

每次月考或者期中考之前的周末,还会让学生自己自己去画思维导图,并填上相应的分支,实在想不出来的,再通过次级分支的内容给他做引导。

对于基础知识点以及例题的掌握,这种方法很见效。听话照做的学生,一般都可以靠120分以上,提分效果明显。

「A2,规划运用」解决问题+穿插练习=提升效果

我是一名交易员,身边很多的朋友会问到怎么做交易。下周二下午,我抽个时间给一个朋友讲一下,在交易过程中,下单之后,应该如何设置的止损。

我会通过实际的行情,给他讲解不同进场点,如何对应去设置止损。讲完之后,会去找出不同的设置止损的情况,给他做穿插的训练,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两天之后,继续给几个图像,让他去回想如何设置止损。能够很好的找到相应止损点的时候,再让他用自己的话,表述具体找止损位置的方法。

一周后,继续给出问题让他解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