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苦涩的答案
奔四之年,照顾好家庭,做好工作之余想追回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苦涩的答案

如何成为开心的奶爸奶妈

苦涩的答案  · 简书  ·  · 2021-04-04 21:56

近段时间气温多变,感冒又到了流行的季节。而我的儿子又“中招”了,感冒、反复发烧,诊断的结果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炎、扁桃体发炎,又开启了一轮的吊针治疗。

上一次肺炎是在去年冬天,吊针吊了七天,每天和老婆奔波在家和医院的“两点一线”,相比身体的劳累,更难受的是心疼孩子,吊针时都已经需要在头上刮出一块“空地”找静脉,满头针孔,内心责怪自己不会为人父母,没有照顾好孩子。

很多人说有了小孩就没了自己。的确,为人父母,下班推开家门就要面临着哄吃饭、陪着玩、哄洗漱、哄睡觉等日常,想着等孩子睡着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但第二天小孩早上六七点就会醒,自己还得上班,还是理智地选择早点睡,劳累的时候就跟小孩一同入睡。生活围着小孩转,很难得会有自己的时间了。

这么说来,有小孩之后是“痛苦”的吗?其实不是。

樊登说到育儿曾有一句话,记不清楚了,大概是如果你觉得陪伴小孩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只能说明你的态度有问题。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人生最大的礼物,从出生那刻起,总能给予父母印象深刻的“欢乐时刻”。

产房门口,经历焦虑的等待后,从护士手里接过自己的孩子,那一刻真的有血脉相连的欣喜和为人父母的责任。之后,从学会翻身到开始爬行到学会走路,从莫名其妙地笑到牙牙学语再到第一声模糊的爸爸妈妈……孩子给的“惊喜”是无法比拟且数量众多。我大女儿已经上了早教班,早上送她去学校的时候,看着老师牵着她走向教室的背影,仿佛看到她离开我,走向自己人生的未来。那一刻我和抖音上送孩子上学后流泪的父亲有着相同的情感。我小儿子现在一岁半,会走路但还口齿不清,开门回家向我怀里冲来那一刻的满足是生活其他任何奖励无法给予的。

关键是你记忆中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做不到什么都记得,也做不到什么都忘记(除了失忆)。快乐的人总能让自己的记忆充满欢笑,悲观的人总让记忆陷入痛苦的泥潭。我觉得这也许就是“态度”上的差异。

其实,父母很对所谓的“痛苦”是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天24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其余时间满打满算8小时,除了吃饭、上下班等必要时间,陪伴孩子占去了大头,留给自己玩手机,刷剧刷电影的时间微乎其微,所以我们会拖延一点回家,在厕所偷懒等。

但这种时间划分方式存在问题,把陪伴时间和自己时间完全割裂开来, 其实两者是可以结合的,甚至可以是同一段时间。

董卿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我引用多次,但仍觉得非常有道理。比如我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学,自己目前正在学习阅读方法,但却苦于统筹好阅读和陪伴的时间,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跟我们一起阅读。刚开始或者孩子小的时候,其实做不到她读她的绘本,我读我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个时候我只能让步一起读绘本。

有时,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将陪伴的时间和自己的时间结合,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在自己时间里做的事情不适合让小孩看到。 例如在自己的时间里,很多人喜欢刷手机、抽烟、打牌、喝酒,或者只是简单地插科打诨。我们既下不掉决心戒掉,又下不了狠心带上娃只能“逃”出去,美其名曰放飞下自我,喘口气。但孩子模仿的不是我们自己想要成为的父母,而是现在的父母。你会情绪失控,孩子就易怒,你会逃避,孩子就很难懂得坚持。

孩子也可以让我们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我有一个同事的带娃方式就让我觉得非常有借鉴意义。他为人善于交际,喜欢健身和聚会,于是他带着他的儿子去健身房、去聚会。几年下来,他儿子非常阳光,见到陌生人不怕生,嘴巴甜的紧,没有学他爸爸健身房撸铁那么夸张,但也很喜欢运动。而他自己这几年戒了烟酒、没了脂肪肝,父子感情更是让我羡慕憧憬。

我非常庆幸自己的工作让我有时间陪伴家人,相比很多人,我是幸运的。但即便如此,我也会有逃避的时刻。例如下班也会故意晚半个小时。当爸爸之前,踩点下班像冲锋,当爸爸后下班也会晚一点,就像躲在车里抽支烟再上楼。

阅读让我留意起了生活,写作让我学会了领悟。

最后我想对我的宝贝说:爸爸会让自己的记忆里充满我们的欢笑,带你们走进爸爸的“私人时间”,成为一个好爸爸!爱你们和妈妈。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