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福尔摩琪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11

福尔摩琪  · 简书  ·  · 2019-01-31 22:25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自我管理工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件事”格式很简单,可以记在本子上、发朋友圈或微信群,如下:

#每天三件事# 1/100 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小确幸+昨日收获

小确幸(细小而确定的幸福):每天做一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5分钟,也能让你对全天充满期待。

这样,每天一个“三件事”,就能让你既有成功感,还有幸福感。

是的,一个真正好用的工具,就是那些简单到你会忘记它存在,无需专门花时间、学习和记录的工具。

比如,在佛教早期,其实都是印度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学习,因为大多数都是经书和文字。但当佛教传到普通民众时,他们发现这些繁重的经书和文字,没法传播。

所以当佛教开始大众化时,他们采用了佛珠。一边盘点佛珠,一边诵经,就可以修炼。“藏族转经筒”,也是一个很有神奇的发明——把经书放进经筒里,人们不需识字,将转经筒旋转一圈,就相当于读了一遍经书。

每天三件事,其实也是你自我管理的小佛珠。早上想,写下来,加进度,发出去。在每天的事情里察觉和精进,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如何放大做事的价值,成为一个有结果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结果>过程;

有交付价值的结果>无交付价值的结果;

能复制的结果>不能复制的结果。

真正决定人效能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把一件事做得有多正确,你能做出什么结果,结果背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当你能够想得足够深入,你会发现把一件事情做好是有多么难,这样你也会明白,为什么你每天只需要安排三件事就足够了。

因为每天只要做的“三件事”,其实应该是三个结果。

从今天开始,专注你的结果,而不是你的过程—— 因为你的结果清单,就是你的价值清单 。

三个提问,把自己的能力产品化

外包心态是站位,下面3个建议可以让你在职业中更好修炼:

确认结果:很多时候职业人士对于对方交付的只知道动作,不知道结果。要反复确认结果。

多给选项:不要给问答题,要给选择题;不要给单选题,要给多选题。人们喜欢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超出预期:尽可能地超过别人的预期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让人永远记得你。

创业中的结果思维修炼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把你的结果思维提高一个层面,想象一个“第二职业”的案例。

假如你现在发现自己有一个能力——特别喜欢也擅长手绘,于是你在你的三件事里写“每天画一幅手绘”。但是——你现在知道了,这仅仅是一个行动。我们用结果思维升级一下。

首先要问自己的是结果第一律:“手绘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是开心,那么这是个兴趣,不管画成什么样子,快乐就好。

但如果是有价值,那么结果必须是“画出一幅完整的手绘作品”。

然后问自己第二个问题:“谁会需要这个结果?我要交付给谁?他们觉得什么有价值?” 这是结果第二律:结果能交换。

你很快会意识到仅仅是好看、表达点儿自己的碎碎念是没交换价值的(很多人的公众号也是这个问题啊)——除非你本身已经被很多人关注了。手绘的价值是能迅速传递文字无法传递的信息,而且更加形象和美丽。简单说,手绘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才是可交换的。

进一步,你发现年轻的女性特别喜欢你的画风,这些人同时也需要关于“心理、个人成长、理财、美妆”等一系列的价值。而你很喜欢心理方面的内容。

你的结果升级成: “每天坚持画一幅对女性有帮助的、心理相关的手绘。”

为了超出大家的预期,你在每一幅画下面,还手写了一句非常暖心的话。你向用户征集自己的“暖心小语”,也在卡片上写上他们的名字,互动就建立起来了。

最后你问自己的问题是结果第三律:“有什么方式能复制和放大这个结果?”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扫描成图片,发到微博,然后逐渐让喜欢的人养成习惯去微信天天刷。

如果一旦有了规模,可以和出版社合作,给心理学图书画手绘图解——这样复制的是知识来源问题;可以设计几个固定的人物形象——这样复制的是每天的人物设定问题;还可以联系几个固定的渠道发布——这样复制的是传播途径 ……

从“我要画手绘”这件事,到“用视觉传播有价值的信息”的自媒体IP的结果。其实需要的,也是“外包思维”和“结果三定律”的层层深入。

对于自由职业者、多重身份或者创业者,持续地问这三个问题,让你做事情更有穿透力和价值感:

我做这件事情,结果是什么?

这个结果对谁有价值?他们看到什么东西才觉得可交付?

如何让这个结果易于复制,可持续下去?

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行动;行动也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结果;是结果在改变你的命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