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拉小仙儿

知行合一,人间值得!

阿拉小仙儿  · 简书  ·  · 2018-11-26 09:01

了解阳明心学要得益于这次贵州之行,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地方。王阳明对贵州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贵州学者尊称为“黔学之祖”。其中来自贵州大学的张明老师就是阳明文化的骨灰粉,他甚至自称自己就是王阳明门下的一条走狗。

整个讲座历时四个多小时,除了中途休息十分钟,张明老师一直慷慨激昂地讲述阳明心学的内容、意义、影响……我很明显地感到他不是在讲述,而是竭尽全力地在分享、传播阳明文化。

诚如他讲座的主题《阳明心学与良知精神》,张老师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其人及其所在的时代、阳明心学的内容与特点以及阳明心学的价值。

此次贵州之行,所到之处这里的人都会自豪地提及阳明文化,自豪地说出知行合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张明老师的讲座中,知行合一、良知这两个词被反复提及了一百多次。

贵州大学的张明老师认为,“在贵州,阳明先生只做了两件事:悟道、传道。他传道的途径有二:一个是通过龙冈书院讲学,这是王阳明先生亲手创建的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一个就是在贵阳的书院讲学。”说到此,也是令张明老师颇为自得的一点,“我们贵州大学是500年历史,100年名校。”

在张明老师看来,“心即理”、“知行合一”                                    和“致良知”就是阳明心学的三大支柱。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中这样解释,“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知行合一在很多场合被很多不同身份的人解读,大道理讲的漂亮,flag立的慷慨激昂。可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又回到教育的话题,要求孩子做到的知,作为父母抑或老师,是否先做到了行。

这个“知”和“行”的含义当然更为丰富,不是说要求孩子写作业,父母也要写给他看。

至少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应该为孩子立一个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不闲聊天的人设。哪怕是装给孩子一副知行合一的画面,“你看,你学习的时候,我们也都没闲着。”

想起咖啡厅里一个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孩子一直低头写作业,妈妈坐在对面写写画画,也在专心地复习。不经意间瞥到书的封皮,原来妈妈在准备消防工程师的考试。

一方面我在督促你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  另一方面,我也亦没有虚度光阴。你休想在我脸上看见中年危机的焦虑,如果有焦虑,那一定是我为你虚度青春而感到的可惜。

用在亲子关系或者师生关系中,我理解的知行合一,就是彼此的共同成长,而不是所谓我把青春献给谁的问题。作为师长,我的青春献给了最好的我,而不是为了教育你人生的“知行合一”,而牺牲掉我的“行”。

王阳明自小立下做圣贤的学说,一生践行知行合一。慷慨激昂,用生命在分享传播的张明老师也是对知行合一最好的践行。

时代在变,经典的,对人类发展有益的东西却始终未变。比如知行合一,不仅不过时,反而更需要。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人间值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