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芮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芮峻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七

芮峻  · 简书  ·  · 2019-03-31 06:50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

                  (廿七)

    《红楼梦》第五十回作者曹雪芹设计了一场“赋得红梅花”诗作,别出心裁地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游戏中展示技巧去斗智逞能,这也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唱和”形式,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小说情节的趣味性。


                赋得红梅花


      在栊翠庵折红梅花,吟红梅花诗,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访妙玉乞红梅

                    贾宝玉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咏红梅花

                    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

            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

            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

              无复相疑色相差。


                咏红梅花

                    李纹

            白梅懒赋赋红梅,

            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

            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

            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

            寄言蜂蝶漫疑猜。


            咏红梅花(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

            冲寒先己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

            霞隔罗浮梦未通。

            綠萼添妆融宝炬,

            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耒岂是寻常色,

              浓淡由他冰雪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一种吟咏唱和的形式,描写的这种诗风结习,刚到贾府的贾宝琴、李纹、邢岫烟,在芦雪庵争联即景,吟诗作赋。作者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将乞来的梅花插入瓶内,贾宝琴、李纹、邢岫烟分作吟唱。邢岫烟作的诗关键在“缟仙扶醉跨残虹”,诗中的核心在“缟仙”,这已然将梅花与神仙联系了一起,赞美红梅花的飘逸美丽以及高洁的风格。

        薛宝琴和李纹的“咏红梅花”诗中,说得是红梅花的“神仙血统”,这是几首诗的一个共同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作者曹雪芹借景点笔下“点化”了题。

      描写红梅在桃李等众花未开之时,率先冲寒而开,笑迎东风。“冲寒”写出了红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笑”字将红梅拟人化,写出了红梅花怒放,似笑脸喜迎东风,给人以欣喜之感。

      红梅的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其颜色红艳,与别处的梅花不同。庾岭盛开的梅,借“庾岭”点梅花,借“春”点色红。又用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反衬红梅的花红。用“霞”喻花红。用“隔”、“未通”,是因其他地方的梅花是不够鲜艳的,与其所咏的红梅不同。

      又写道红梅似燃着的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女萼绿华,故曰“添妆”:“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云。”妆、红衣、胭脂、红烛等。宋代范成大有《梅》诗云:“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缟仙,喻梅花。扶醉,醉须人扶。以“醉”颜点花红。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南朝又有写红梅似燃着的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

        《红楼梦》小说中作者曹雪芹表榜着封建制度趋走向衰落,贵族仕大夫、小姐、公子精神上极度空虚,吟诗作赋成了他们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吟咏“风花雪月”外,别无可写,还又得制定出“游戏规则”,要求诗文的“限题、限韵、对仗”。《红楼梦》小说三百多年经久不衰,这种称绝的文字游戏是作者曹雪芹对小说全书情节结构缜密的设计,并通过诗词歌赋的形式,刻画出《红楼梦》小说各色人等的出身性格,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红楼梦》小说中的诗词歌赋三百多年来被“称道吟诵”,这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我就是这些瑰宝的“粉丝”,我衷心希望这些诗词歌赋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本文资料重点源于红学大师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评注》。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