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子吟_

浅析《射雕英雄传》的叙事手法

子吟_  · 简书  ·  · 2018-02-19 16:56

读金庸先生的小说,经常会忘记了时间,仔细想来,这并非可以用一句“精彩”来概括。因而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意图找出一点写作的“诀窍”出来。

这里选来分析的,是《射雕英雄传》的第一章《风雪惊变》。为何呢?只因《射雕》是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如果开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是没有办法吸引人的,所以金庸先生在这一章上花的功夫也相当多,但不同于一般“引人入胜”的手法,他收束线索的速度相当快,没有故意地“吊胃口”。

整部作品由一个说书人张十五的说书开始。张十五讲了一个在金兵暴凌之下惨死的叶三姐故事,大致交代了时代的背景,同时给全书加了一个基调——“国仇”,熟悉射雕的人必然懂。

张十五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小弟做东,请先生去饮上三杯如何?”,说书说完了,冒出一个人来,还和说书人有了交流——观众的视线并没有发生跳跃,只会想,来者何人?于是乎,郭啸天杨铁心二人出场,前者“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后者“白净面皮”,对他们长相的形容也就顺势而为了。(这里同时也埋下了日后郭杨二人的长相的伏笔)

三人一同去了酒店,“小酒店的主人是个跛子,撑着两根拐杖”,先预留了一份空间——即便此人是个路人,那也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路人。然后三人聊起高宗岳飞旧事,对前文的“国仇”主题进行加强和呼应——昏君当道,外敌入侵,正是侠者最好的舞台。

一场酒毕,视角仍然在郭杨二人身上,两人一起回家,引出二人的妻子——李萍包惜弱。李萍好客,而包惜弱“心好”,不舍得杀自己养大的鸡,这又恰恰成了一个动机——“今儿晚我去打些野味”。

二人晚上一同去打猎,却触发了新的事件——跛子曲三杀了一队官兵。这个事件的作用很多:第一,跛子曲三是一位“高人”,在构筑一个武侠世界的时候,会存在一个矛盾——武侠的师徒体系和其传播问题,因为师徒体系的存在,各种神乎其神的武功必然不能处处可见,但若不处处可见,非门派出身的主角又是怎么能走上武侠道路呢?曲三杀人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契机,把郭杨二人和整个武侠世界联系起来了。第二,通过曲三之口,把郭杨二人的来历交代了,原来二人并非是寻常乡民,而是英雄忠良之后,丰富了人物的信息,为后文添加了伏笔。第三,曲三为何被追杀,是因为他偷了皇宫大内的宝藏,可他对金银不屑一顾,唯独高兴自己拿到了徽宗的字画,诡异之人行诡异之事,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不同于拙劣地撕碎主线,曲三在这里完全是充当一个支线剧情的,吊胃口的同时并没有饿着观众,足见金庸先生的手法之妙。(曲三即黄药师的大弟子曲灵风)

曲三事件过后,小说第一次出现了时间上的迁移,“秋去冬来”。但金庸先生仍然以手法维持了观感上的连续性——杨铁心要请郭啸天夫妻喝酒,于是“到村头酒店去沽酒”,却发现曲三不在。(后文可以得知此时曲三已经死在了酒店内的密室当中)

所以杨铁心只能跑到红梅村去买酒杀鸡,给妻子张罗,同时李萍因为孕吐,没有过来吃饭。(同样是伏笔,后面丘处机正是因为此时见过包惜弱而没见过李萍才选择当杨康的师父)

三人吃酒,郭啸天讲了一个昏君奸臣的笑话,外面又有了事件——“一阵踏雪之声,脚步起落极快”。此时正好对应前文的人物塑造,郭杨二人的“好客”。既然好客,请这道人进来喝一杯酒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乎,丘处机出现了。

丘处机出现之后,便是一系列的事件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形象——豪气、冲动、多疑,似乎跟观众心中所想的道士形象并不一样。这样的性格也为后文的一系列事件(和江南七怪的冲突、和黄药师的冲突)等等埋下伏笔。同时,这一系列的事件并没有让观众的目光发生绝对的“偏移”,曲三事件当中我们得知了郭杨二人粗通武艺,而丘处机的误会正让这武艺有了表现的机会,丘处机的“傲慢”正是杨家枪的表演的背景音乐。

同时,丘处机还带来了新的触发器——王道乾的人头,这个人头引来了新的事件——官兵的围剿。接下来便是丘处机大战官兵的情节了,观众的目光已经完全转移,期待“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大展身手,但即便是这样,金庸先生仍然没有肆意书写,他信手丢下新的伏笔——“丘处机闪开四箭,接住最后一支箭,以甩手箭手法投掷下来,一名黑衣人中箭落马,滚入了草丛之中。”

来去如风的描写之后,官兵已经全部阵亡,众人掩埋痕迹,包惜弱却突然晕倒。此处续接前文,对丘处机的能力进一步描写,“聊以自慰的三件手艺”,武功、诗词、医术。这恰好提供了新的展开,武功已经秀过了,正好可以用医术看出包惜弱的身孕,然后以诗词上的造诣来取名字。

于是乎,郭靖杨康两个名字出现,刻着名字的短剑出现。而那个“滚入了草丛之中”的黑衣人,却被包惜弱救了起来……

经常看到一些分析,说金庸先生的小说当中,巧合实在过多了。比如《射雕》中的牛家村,似乎从南往北,从东往西,不管去哪儿都会路过这似的,再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各种奇遇,也实在太巧了。诚然,现在回过头来看,的确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就拿曲三来说吧,既然他和大内高手在密室里同归于尽,这密室的门又是怎么关上的?为何在杨铁心的视角里,曲三的女儿傻姑并没有出现?丘处机在外面大战黑衣人,郭啸天不应该先去看着自己的妻子吗?为何李萍一直在房中?这些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但金庸先生在序中说,“小说是写给人看的”。

这句话可谓至理。一部小说想要流传下去,最首要的因素就是“好看”。这里的好看并非是网络小说的那种“好看”,堆砌剧情、故意吊胃口、脸谱化人物总会有过时的一天。这种好看,是针对于观众的观感来说的。

从这点上来说,《射雕》实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因为它用到了戏剧一样的手法来展开剧情。不管是本文所述的风雪惊变,还是后面郭靖黄蓉所在的牛家村密室,都是类似的手法——铺好舞台,人物接连出场,新的事件让人目不暇接,同时快速地收束之前的线索。这样的手法让观众置身于舞台之下,甚至在很长的剧情区间内毫无尿点,阅读的体验是极好的。

当然,在各个版本的影视作品之中,小说本身的舞台剧风格却被淡化了。毕竟,想要认真地凸显每个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群像作品拍成英雄传奇,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诸君还是读原著吧!金庸小说里面暗藏的线索极多,重读的观感更佳。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