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boyzcl

给459位粉丝发送简信后,我的认知更新

boyzcl  · 简书  ·  · 2017-12-24 15:22

起因


五天前的傍晚,我正在考虑如何优化自己的写作,然后突发奇想,给关注我的459位简书粉丝发一封简信,了解一下对方眼里的 boyzcl 及文章是什么形象,由反馈来作为写作优化的依据。

作为一只产品狗,我对简信还是有一些基础的思考:

  • 考虑到简书整体的活跃性并不佳,有效反馈会比较少;
  • 单个读者的耐心可能并不高;
  • 单纯涨关注却没有涨喜欢,有可能会没看过文章,是系统推荐;
    所以沟通应该尽量简洁高效,且不能让读者反感。

关于提问,我的核心需求应该是:

  • 文章的优点,用来放大并突出
  • 文章的缺点,用来优化写作和排版
  • 关注用户想要读到什么样子的内容

于是,我的提问为:

你好,能否请问一下,为什么会关注我呢?
如果你有看过我的文章,觉得如何,会觉得我写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样子?

现在看看,这个提问的问题蛮大,略显臃肿,且没有全面满足核心需求,但毕竟是脑洞一开就做的事情,也能原谅啦。

经过


在发送完459封简信后,我基本无忧无喜(只想吐槽没有搞个统一发送的插件,手指都麻木啦),因为基本没有即时的回复。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了几个问题:

  • 疑似bug,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账号,名字、头像、关注数、粉丝数、字数、喜欢数都完全相同;
疑似bug
  • 这459个用户中有400位左右是未提笔写过东西的;
  • 普通用户的关注数在100-300间徘徊;
  • 单纯关注用户也可以获得对方的关注,比例大致为100:1;
  • 根据关注顺序,无活动的时间也基本呈倒序,简单说就是这些用户进入简书逛完一圈后就不再活跃。

以上是在发送过程中凭印象总结的数据,下面直接上结果,共17位关注者回复我的消息,基本都很友善,而且很有趣,我贴一下:

  • @彭宏豪:我最开始是在caoz老师的小密圈看到你的,后来在简书的赞赏区看见你的,所以就关注了。觉得你写的内容很有深度,是你自己经过思考过后写出来的东西
    我有活跃在另一个内容社区,这个应该是交叉用户,也算是为在那个内容社区里的活跃确认一下效果
    关键词:深度、思考。
  • @世代:您好,抱歉迟复。我是一位文科生,但是现在互联网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比较喜欢看一下比较有独立思考的文章。您有自己的个人风格,不用别人来限定。
    好柔和呀,还告诉我不用限定个人风格。
    关键词:互联网、独立思考
  • @ 房程君宝宝:看过你的文章产生了共鸣;持续关注你(;指消息间隔)
    关键词:共鸣
  • @寐不成若:好久不玩儿简书了,可能是因为你的某篇文章曾经打动过我吧😊
    关键词:打动
  • @夏上水: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难得。
    关键词:独到见解
  • @西瓜宝宝: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关注你。
    抱歉,这个用户我认识,属于误差。
  • @180du17:我昨天系统推荐的 我一看和互联网有关 就关注了
    关键词:系统推荐、互联网
  • @South_Lin:你好呀,我是简书运营,主要负责发现站内的好作者好内容,所以关注了你~
    额外惊喜是好像顺手邀请我成为简书科技优秀作者,虽然我问他是不是顺手答案为否,说是因为我内容好,但我就是这么觉得的。嘿嘿。
    关键词:好内容、好作者
  • @ccccccp:你写的文章很棒。
    关键词:文章很棒
  • @ 读_afca:因为我想了解一些运营的只是(知识),所以就关注您了,您好
    关键词:运营、知识
  • @有料的方便面:可能因为你是产品经理吧,然后想了解一些关于你的工作的东西,还有就是可能看了你的文章所以就关注你了,本人才疏学浅,谈不上给你的文章提意见,只是对一些感兴趣吧
    关键词:产品经理、文章
  • @秋晓淅:嗯。。。时间太久远了😂我有点忘记为什么关注你,但是我看了看你的文章,我对互联网比较感兴趣
    关键词:文章、互联网
  • @鱼七鱼七:不好意思,好久没看简书了;回复晚了,不记得是因为你哪篇文章关注的你了,但是我想最初的关注一定是因为你有可取之处的
    太客气,真棒
    关键词:文章、可取之处
  • @肉肉肉肉肉的季节:我看啦第一篇,简书的推送,然后就抱着学习的心理关注了;原来不是系统默认消息啊😂
    哈哈,她还以为是系统默认问的呢,好好玩。
    关键词:推送、学习
  • @阿群1986:不记得了
    简单干脆
    关键词:不记得
  • @玫瑰平:我没有关注你啊?你怎么这样问我呢
    我确实是在关注列表发送的简信,要么简书抽风,要么忘记啦
  • @nzzzzzz:忘记为什么关注了 可能是某一篇文章比较认可吧
    关键词:认可、文章

这系列问答是时间倒序排列,现在才发文章的原因是需要等一下发送给我的消息,另外周末写东西比较舒服。

结果


我的最终认知:

  • 简书体系内是靠内容才能获得关注,内容的承载物就是文章,写好文章才有后续的所有;
  • 我选的赛道很完美——互联网,自带流量,关注度也高,竞争也低(连我都能成为优秀作者);
  • 关注这个行为是基于某些亮点,一篇爆款的作用会超过100篇普通文章;
  • 关注时间略长就忘记关注原因啦;
  • 产品经理是一个加分项,非互联网人还是对这块蛮感兴趣;
  • 思考是文章的核心,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是建立自我风格的良好路径

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和关注者沟通一下,绝对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不过简书的活跃度真的值得吐槽,单独简信问,回复率10%不到。
啧啧。

后续我还会在公众号也做一下这样的尝试,应该还会优化一下提问,后续可能会再更新一下内容。

另外,文中内容如有问题,请直接评论或者私信。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