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荆棘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荆棘地

荆棘地  · 简书  ·  · 2020-03-15 11:39

从字面上讲,佛budh有醒来和知道双重意蕴,佛即是醒悟。

传说释迦牟尼在目睹肉体生命的衰老,病痛和死亡,探寻生命共同体意义:既然生命的消亡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呢?怀着对探求这一问题的热情,释迦牟尼在29岁时走出宫廷到森林里冥想,在6年离群索居的时间里,他以印度教思想和苦行的生活方式进行验证,找到了一条在苦行与放任之间的中道之路。

佛开始反抗当时由婆罗门阶层控制的印度教,痛击它的制度、权威、传统等,将宗教的大门向普通民众打开。佛陀宣教的出发点是人的命运,认为并非只有婆罗门才可以了解宗教,普通人依靠自身的思考也可以连接生命的真谛,除此之外,佛陀的宗教还具有平等、深刻、实用等特点。

对四圣谛的理解:生命无常且充满苦难,曰苦,即脱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苦难呢?佛陀认为是人们追求个人满足造成了生命的脱序,曰欲,即人的自利。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佛陀认为人只有改变自利的追求方能改变生命脱序之“苦”,曰灭,即克服自利。第四圣谛道则从具体8个方面回答了怎样做的问题。

四圣谛/苦:受苦,Dukkha巴利语原指轮轴脱离中心和骨头脱臼,在圣谛层面可以理解为生命脱离了它原本的位置,运动受阻,痛苦的感觉就出现了。(佛陀所说的生命失序的6个时刻:出生,病患,衰老,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喜欢的东西捆绑,与喜爱者隔绝)/欲:修补裂缝,救赎的欲望。/灭:克服自利。/道:通过“八正道”完成治疗。

八正道的前提首先是与得道者交往,通过“近朱者赤”获得他们的感染,进而提升自身的认识,而不是选择“近墨者黑”,任由生命脱序。

一曰正见,即生命需要某种信念来指导。二曰正思,即搞清楚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三曰正言,留心自己说过的话,找到自己之所以那样说的动机,话语要向真实、慈爱发展。四曰正业,反省行为时要注意引起行为的动机。五曰正命,从事增进生命而不是毁灭生命的职业。六曰正精进,即克制欲望与努力超脱。七曰正念,即心灵的专注,“我们就是我们思想的产物”。八曰正定,即修习之路。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