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Sandy时间管理导师

活在当下

Sandy时间管理导师  · 简书  ·  · 2021-12-05 06:3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类问题,看了一封邮件,明明可以马上就回复出去,但脑袋里一想要不等一等,反正还有时间,要不再考虑下,说不定有更好的说法,等会再来回复,等在截至时间,发现回复的内容跟一开始计划回复的基本相当,还要多花1分钟去找那封邮件。虽然1分钟不长,但是很多类似的事情累积,这个时间不容小觑。

我们对于马上就能做完的工作,比如2分钟之内就不要拖延,当下就去完成,比如打个电话,讨论了事情,发封邮件就去赶快完成。那为什么是2分钟呢?在迪比特 阿兰的著作《零压力工作术—掌控工作与人生的52个法则》中这样写道“2分钟以内完成“有什么依据吗?为什么不是3分钟或者1分钟?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据,只是人为地把2分钟作为一个标准。

有一种叫做“快棋理论“,一个是30秒之内决定如何下一步棋跟花1个小时再做出决定,结果发现,两者的结果有90%相似。很多时候,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和短时间的灵感的结果差不多,即使花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有更好的判断,很多认为重大的决策,其实跟当下的直觉是相当的,所以日常生活中短暂的思考下决定更能节省时间。

有些时候,确实有2分钟无法决定的事情,一个决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和规划,需要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能下决议,比如,工作中需要等到一个实验结果才决定选取哪一种方案,可以设置一个截至日期,比如12月10日下午15:00,那么就把这个决策放一放,到截止的日期再做决定,把抉择留到后面,节省大脑的空间。很多时候我们大脑里总是会去想一件事情,无法集中注意力,我们似乎无法控制我们的想法,但是我们有一个deadline,那么把这些未决事情暂时先放一放,专注于当下要去完成的事情。当到了截至日期,我们有意识记录开始完成这件事情的时间,专门的时间里去专心做这件事情,把这段时间用来做好这件事,从而保证按时完成。

生活中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可以立即去做的事情,比如预约别人见面的时间,如果我们不当下定下来,说以后再约,这个以后可能就是几个星期之后了,甚至就化为泡沫了。所以我们当下就预约下一次开会的时间,见面的时间并立刻发出邀请邮件或者信息,这个动作只要1分钟却可以节省后面犹豫的时间,也把时间固定下来。那些跟你说以后再约的,可能只是一种说辞,也可能不是真心想有进一步交流,所以某种意义上也能看出对方是否真的对你或者你的工作感兴趣。

活在当下,是很多人的slogan,如何活在当下,而不是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悔恨要是那会怎样做就更好了?就是事情现在做,马上做,喜欢的东西马上去买,给大家一个标准:如果过去的1年我做到100%让自己满意,再让我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我仍然会这么过,不会比现在更好,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的每一天都活的充实,都有意义,这才是活在当下,把握人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