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龙门一叶

2019-05-06周一齐家篇: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龙门一叶  · 简书  ·  · 2019-05-06 06:51

昨天,杨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位名校老师写给家长的公开信。这位老师向家长呼吁:“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千万别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这封信写得相当深刻,不仅对家长处理孩子期中考试的问题,很有指导性;对家长处理孩子成长中的其他问题,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孩子身上已经发生的问题,对他未来成长的影响只占10%。而另外的90%,则取决于家长和孩子对所发生的问题如何应对。

有时候,家长貌似在处理孩子的问题,其实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甚至家长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结果导致亲子之间发生冲突。如果家长能与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进步,自然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最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两件事,我采取的不同方法,就导致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先回放一个把女儿推到问题对立面的反例吧:

四月份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已经躺下睡觉了,女儿还在客厅练琴。我劝她别弹了,早点休息。可是女儿说她还想再练一遍,妈妈也同意了。我当时就大发雷霆,后果可想而知:孩子哭,大人吵,家里乱成一锅粥。

后来,孩子妈妈对我说:"你让孩子早点休息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她当时正在弹琴的兴头上,你突然让她停下来怎么行呢?孩子又不是机器,开关一按就关掉了。"那位老师在信中也讲到:“家是讲情的地方,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孩子最大和唯一的依靠。只有您的亲子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美好的,您对孩子的引导才是有效的。”

我事后反思,当时自己对孩子晚睡的反应的确过于偏激,只考虑了自己被打扰的感受,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晚睡不同于孩子触碰了底线,犯了一个严重的品质或是安全方面的大错,不需要家里的刀光剑影。我那样处理所谓的“问题”,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增强孩子的抵触外,没有什么其它的好处。想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以后再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二件事,则是我与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的正面例子:

“五一”小长假期间,女儿要把作文打印出来。我就和女儿商量:“为了提高效率,你来朗读作文,我来帮你打字,好不好?”结果女儿说:“要提高效率,不用这么麻烦,我一个人读就可以了。把你的手机给我。”我充满疑惑地把手机给了她。没想到,她打开手机的语音输入功能,小嘴对着手机下面的麦克风,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了一遍作文,手机的记事本上竟然神奇地显示出了文字!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再看看通过语音输入显示出的作文,除了少许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需要修改,基本上没有问题。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不小,孩子在有些方面的创新能力,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身为家长,不能总是自以为是地当孩子的“教导员”。面对问题,听听孩子的想法,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顺便提一下,跟女儿学了用手机语音输入这个小妙招后,我写文章就先对手机口述一遍,然后再修改,大大提高了效率。无奈我的普通话发音不准,错别字比较多……汗!)

在公开信中,这位老师引用了张德芬的一席话,发人深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匹好狼和一匹坏狼。最后,那匹狼能存活下来?这取决于你喂养了哪头狼。"面对问题,家长也有两种选择:与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还是与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完全取决于家长的认识。

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家长,在潜意识层面,我有一些顽固的缺点。但我又是幸运的,孩子的老师在不断分享优秀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妈妈在不断地善意提醒我,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女儿更是“不计前嫌”,很快就原谅了我的粗暴无理。我唯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感悟,用学到的东西武装自己,才能正确面对并解决问题,使自己和孩子的成长经历丰富多彩!正如昨天我在《最后的自由》一文中所写的:“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你可以选择应对它们的方式。你永远拥有这个最后的自由。”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