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雲十五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85

雲十五  · 简书  ·  · 2020-11-27 09:27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前面講了,道一刻都不能離,接下來,君子就有戒慎恐懼之心,唯恐離了道,有時候道在何處,處理事道義在何處,怕自己尋找不好,尋找不準。君子和小人不一樣。小人不求道在何處,只追求外在的,我掙多少錢,我唱卡拉OK,我喫滿漢全席,追求的只是這些。君子不是這樣,一刻離開道都不行,所以說唯恐自己言行舉止不合道,在言行舉止的時候不知道道在何處,這就是戒慎自己。不睹就是未見,戒慎自己,不聞就是沒有聽說過。上面一句跟這裏一句的承接,大家要體會,因為道不可離,離了道就會有很不好的結果,所行的就不是道了,因為這個樣,所以說有君子的戒慎恐懼之心,唯恐做錯,唯恐做出來不合道。為什麼不合道?不知道在何處,不睹就是不見,不見道在何處,不聞就是沒有聽說過道在何處。君子能這樣戒慎恐懼,那凡事君子謹言慎行,說話的時候不敢亂放厥詞不敢亂說,唯恐說錯,不敢亂行,唯恐行的不合道,謹言慎行啊!

看看注釋:“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雖不見聞,亦不敢忽。”雖有不見不聞,但是依然不敢忽視。“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離於須臾之頃也。”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說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存著敬畏心一點不敢疏忽,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常常存著天理,偏離一點,私心一起就會離道,能常存著人的本性就不會離開道。私念一起,就像那個蹲監獄的,“你看那些當官的,都是用錢買的”。自己想當官你就花錢買吧,買了之後也當上官了,你有買官的那個心,其餘相關的心就會有,能貪的時候就貪了,能索賄的時候就索賄了,這是一個心。你這個念一起,就會有這樣的言語就會有這樣的行動,有這樣的言語這樣的行動,就會有相關的言語和行動,然後人家就對你行動了,把你弄到監獄裏面去,人家對你言語了,你這樣違法。你說不存天理,心中沒有戒懼,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前面也講了,從文化的角度,新文化運動五四時期,一不小心,悖先王黜聖道,就是這樣一個結果。《易經》上講物極必反,提供一個戒慎恐懼之心指導我們。你看一個企業還是一個朝代還是一個人,越是到成功的時候,財富又多人員也廣,都來買賬,越是這時候越要謹慎,一不小心就開始走下坡路。這都是《易經》所傳達給我們的,要有戒慎恐懼之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