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年中二病

读虞世南《蝉》有感

中年中二病  · 简书  ·  · 2021-05-31 21:16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立秋时节,高温不减,一阵阵蝉鸣此起彼伏。蝉,看起来是一种很普通的昆虫,却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广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大挺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写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字,让蝉声更加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因此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之一。

参考:

《唐诗鉴赏辞典(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读后有感:

虞世南,原来如此卓越出色,是书法家,是文学家,是政治家,是诗人。我也真是读书太少了,这首诗居然是唐诗鉴赏词典中的第1首,是著名的咏蝉三诗中的第1首。“居高声自远”说的多好!到了一定的境界,什么都不用多说,你的声名自然而然被人所熟知。品德高洁清远的人,会被人民所推崇所热爱。

池塘里的荷花开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