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与Winter的五百天

五、喜剧类型中的主类型和讽刺类型

与Winter的五百天  · 简书  ·  · 2018-02-06 19:53

一般的喜剧类型电影主要目的是为了为观众带来欢乐,赢得票房——它们的目的性明确,有清楚的动机和结尾,并且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以大团圆结束的。

我们可以称这类以观众为主核心的电影类型为喜剧类型中的主类型片,它们在喜剧电影中的占比最大,票房收益也最均衡,基本上不需要冒太大的商业风险。

喜剧类型中的主类型

法国喜剧片《巴黎淘气帮》就是一部喜剧主类型片。

这部电影里有什么呢?

主要角色是一群孩子,动机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宠爱,最后的结局是孩子和父母重新站在了一起,经历了一段波折,亲情得以更加坚固。

这样的喜剧电影,有明确的人物动机大圆满的结局,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会遇到太多的问题——他们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的笑点上就足够了。这类电影也是非常受市场所欢迎的电影类型,除此之外,像是《楚门的世界》、《大话西游》这样的电影,虽然也有搞笑片段,但是电影的深层含义实际上局限了喜剧的张力——《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想逃出所处的世界,他需要在现实和虚构中去选择一种生活来生活;《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必须要在爱情和西游之间选择,而事实上如果没有选择后者,他也没有力量去拯救他所爱的人。这类电影在前期其实就已经为结局建置了足够的故事剧情。

喜剧电影一般不会刻意强调选择,但是如果它强调了选择,其本身的喜剧色彩就会大大降低,像我在上面所提到的两个例子就是如此,国产电影《夏洛特烦恼》就因为弱化了人生的可选择性,才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什么是弱化选择呢?

拿《夏洛特烦恼》来举例,电影中的最后片段,并不是主人公选择了现实世界或者虚构世界,而是电影替主人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就弱化了选择的主观性。当主人公主动做出选择的时候,主人公就有必要对选择所造成的一系列结果做出回应并承担后果,比如末世题材电影《我是传奇》中主角奈佛最终选择了保护别人而牺牲了自己,这个选择就会对之后所发生故事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在电影中,主动性的选择往往代表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那么有例外吗?

当然有,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一部老片子,名字叫做《天生一对》里,最后的选择,是男主角主动作出的,但是呢,电影并没有展现给我们男主角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而是展现了作出选择之后的结局——我们看到了男女主角互相拥抱在一起,了却了之前错过彼此的遗憾,通过重复性的情节,来升华和强调主题,所以片子最后的拥抱片段会让观看这部电影的人印象深刻。

但是,在《天生一对》里出现的选择,我认为,其实不是一种主观性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发生在电影中的选择也同样被弱化了,正如我在上面所提到的一个情节,就是电影跳过了主角做出选择的那一幕情节,而直接选择了展现故事的结尾——所以我们几乎不可能意识到做出选择的主角当时在想什么,以及这个选择是如何被引发作出的。

提到关于「选择」的话题,是想帮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业类型片和文艺片的区别,当然电影并不只有这两种类型,这里只是把其他的一些类型归并到这两种类型中去了。我们在这里定义。说商业类型片就是主类型片,而文艺片则是阐述思想,升华主旨的片子;同样也可以用选择的强化弱化来区分这两类电影。

了解了主类型片的基本定义之后,我们可以在喜剧电影中找到这类电影,并且可以用当前已知的定义来发现存在于这类电影中的普遍套路。

法国喜剧的特点以及讽刺喜剧

法国喜剧片有很多经典之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那一部《虎口脱险》,既创造了影史上的一抹光辉,又成为了当时法国境内最卖座的电影(没有之一),这个记录直到《欢迎来北方》上映之后才被打破,巧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属于针砭时弊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普遍状况——《虎口脱险》讽刺战争,而《欢迎来北方》则是意图展现地域歧视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这两部电影的目的都是表达一种对现实的关怀,用幽默的手段来制造喜剧,从而带来强有力的讽刺效果。

除了这两部作品以外,还有些作品不是讽刺,而是探索,比如《巴黎淘气帮》,是以孩子的角度来看世界、理解世界并试图融入世界——这和我之前提到的喜剧规则一样,就是主角以滑稽或幼稚的思想以及行为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主角本身对此确信无疑,并且相信这种思想或行为一定会成功。

我们看来滑稽的行为或思想,在主人公眼里,则是很正常的表现,正因为这种和现实的差异,才会让我们感到一种错位感,并因为而感到好笑。

除了《巴黎淘气帮》以外,《你丫闭嘴》里的两位主角同样也是如此,正因为他们如此认真的做着那些完全不合常理的行为,我们才会感到好笑——刻意制造的笑果不仅不好笑,而且毫无意义可言。

还有一些剑走偏锋的喜剧作品,比如我经常提到的《天使爱美丽》,用小人物的故事来谱写一段浪漫史诗,喜剧色彩的加入让这类小题材电影变得生动起来,让观众的情绪也能够随之舞动。

但是,法国喜剧片中,仍然还是讽刺类型多一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是最近看的一部片子,叫做《岳父岳母真难当》,讲的是一对夫妻的四个女儿和女婿的故事,用这个故事来展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种族问题和信仰问题,这是一步险棋,但是电影把握得很好,完成质量很高,所以也没什么必要担心。

讽刺类型是区别于主类型的一种类型,只说喜剧的话,法国喜剧片中的讽刺作品很多,而且在国际上出名的喜剧作品,大多都是讽刺类型。

讽刺喜剧作品,除了我在上面提到的《虎口脱险》、《欢迎来北方》、《岳父岳母真难当》以外,在我们国内同样也有类似作品,比如《举起手来》系列、《驴得水》、《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同时《鬼子来了》和《驴得水》还属于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喜剧相当于在讽刺喜剧的基础上,增添了荒诞的成分。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黑色幽默是这样解释的:

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像是《鬼子来了》这样的片子,我们看了未必能笑的出来,但是他中间存在的——和喜剧套路相匹配的错位感仍然是有的,只不过这种错位要更加脱离道德规则。《天生杀人狂》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但是它并不好笑,并且十分残忍和极端

所以黑色幽默类型也并不能被大范围的接纳,相比于这类电影,人们更愿意去看与现实更加接近的讽刺喜剧,而不是荒诞喜剧,所以像是《巴黎淘气帮》和《欢迎来北方》这样的温情作品,就异常的火爆,并且因为讽刺喜剧的特殊性,他们的影片评分也是居高不下。

我个人挺喜欢这类讽刺喜剧的,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开始看起,一直看到《驴得水》这样的国产讽刺佳片,讽刺喜剧无论哪一个时代都被观众所喜爱,同时他们也是大众用以表达思想最有力的武器。法国1968年的学生运动中,人们标举着五月公社的最高指令“严禁禁止”,通过这类口号要回他们本该拥有的权力,同样的,讽刺喜剧的出现也是他们的武器,它们也是表达一种思想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正因为如此,相比于主类型喜剧片来说讽刺喜剧更加受到观众的拥护和喜爱。我们也可以从这类作品中看到一些存在于现实中问题,并加以弥补,从这一点来看,讽刺喜剧功不可没。

最后,谢谢观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