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七君
微信公众号:醒时纪 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以直觉和性情生存。 喜欢一切美好。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公众号联系。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十七君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催眠师手记Ⅱ》

十七君  · 简书  ·  · 2018-04-18 13:56
《催眠师手记Ⅱ》

梦是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你昨天晚上做梦了吗?你还记得自己梦见了什么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早上起来觉得整个人都特别疲倦,明明做了一夜的梦,但就是想不起来梦见了什么。

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晚上要做四个梦。梦是一种神奇的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梦充满了好奇,中国古代甚至有一本《周公解梦》,专门解释各类稀奇古怪的梦境。

到了近代,德国著名精神科专家弗洛伊德撰写了《梦的解析》一书,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梦境是由人们的潜意识控制的一种精神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潜意识隐藏得最深,它隐藏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愿望和想法。在清醒时,我们会有意识地用理性去控制它,不让它显露出来;但当我们入睡时,潜意识就不受理性和意志控制了,那些愿望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具象化,进而形成梦境。

当然,我们每天晚上所做的梦,绝大多数都忘记了。这是出于潜意识的一种保护机制,同时也避免了我们将梦境和现实混淆。

但是,如果有些梦,能够绕过潜意识的保护机制,而让你在醒来后还清晰地记得,你会觉得怎么办?如果有些梦反复出现,甚至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你又该如何应对?

既然梦是一种精神活动,那么,梦境出现了问题,自然就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了。所以,继《催眠师手记》之后,那个写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高铭又推出了新作——《催眠师手记Ⅱ》

尽管书的封面写着“心理推理纪实档案”,但我仍把它当作小说来读。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一位催眠师,和搭档——一位心理分析师合伙开了一个心理咨询诊所。搭档主要负责接待来访者,与之交谈,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我”则负责在需要的时候对来访者进行催眠。

全书一共写了十二个故事,除了“时间线”和第一部《催眠师手记》有情节上的相关性,其他十一个故事都是单独成篇的,由“我”和搭档将它们串联起来。

不得不说,作者高铭在写心理方面的作品真是手到擒来,他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出版至今已有八年,尽管在豆瓣上的评价呈现两极化,但仍保持着8.2分的高分。而《催眠师手记》系列第一部在豆瓣的评分也达到了7.5。

这是一间开在闹市区的心理咨询诊所。走进诊所大门的人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有普通的家庭主妇,也有大龄未婚女青年;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中年男人,更有上过阿富汗、伊拉克战场前线的雇佣军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被不断重复的梦境所困扰,几经周折,他们或主动或被动,走进了这间诊所。

每个走进诊所的人都带着一个无法摆脱的噩梦,这噩梦或来自职业经历,或来自婚姻家庭,或来自成长环境……同一个主题,作者安排了不同的讲述角度,解开当事人心结的同时,也让读者看到,即使是同样的困境,在不同的人身上,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会不一样,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亦会有所不同。

比如,《佣兵》篇和《驱魔》篇中的两位咨询者,一位是上过战场前线甚至杀过人的中年男性雇佣军人,一位是医院急诊科的外科女医生。他们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困扰他们的噩梦却具有相似性,都和职业、死亡有关。

但“我”和搭档对这两人的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佣兵的心理症结来自战争,他的经历是无数普通人无法想象更不可能遭遇的。所以,他的心结,无人能解,除了他自己。

而外科女医生的心结来源于一次外科手术,尽管理智上她坚持自己的判断没有失误,但潜意识里她却认为自己是“杀人凶手”。所以,她的心结就在于“是否问心无愧”。

《华严经》里说:“一切唯心造。”既然所有的梦境都是来自我们的潜意识,那就说明那些困扰我们的心理症结其实也是源于自己的内心。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面对自己最本真的欲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心理咨询师能够做的,只是疏导,而不是治愈。最终,要驱除心魔,还得靠自己。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