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穿裤子的草鞋

伴你学历史26——“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门阀政治

穿裤子的草鞋  · 简书  ·  · 2021-02-16 22:37
东晋瓯窑青瓷点彩牛形灯盏     高15,口径18.9,底径17.8 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西晋在被匈奴所灭后,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建立东晋,至420年刘裕建立宋止,东晋一朝历经11位君主,共104年,在我国历史上的王朝中并不算长也不算短,偏安江南一隅,也谈不是什么文治武功的。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古代中国,其有个特殊的统治形态,即君主与世族形成的共治局面,古书上说的“王与马,共天下”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它反映王敦、王导为代表的世族势力与皇权司马家族之间的彼此利用、彼此抗衡,彼此拱卫的东晋政权的真实写照。

东晋世族形成的门阀政治,与历史上东汉的豪强地主势力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彼时的地主即使再豪再强,还必须在皇权面前好好的端着自己的碗,即便是最后已近衰落的皇权,曹操也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尽量在政治上表示低调。但是东晋的门阀政治不一样,其性质一般归结为“门阀专政”,或有“北方大族为主体,南北大族共同专政”,开国之王导,王敦乃琅琊王氏一族,这一族是魏晋最知名的士族高门之一。其家族开山可以追溯到西汉宣帝时的王吉,魏晋间的孝子王祥是王导的祖父。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及其堂弟玄学领袖、清谈家王衍是王导的族兄。王戎、王衍都在西晋朝廷身居宰执的高位。后世为众所推重的王氏人物,还有王导之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以及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据说,明朝大儒王守仁,也出自这个家族。

东晋建国之初,正是由于王氏兄弟的竭力推戴,弥合南北豪族之间的关系,司马睿才坐稳了自己的政权,来江东经营十年后,即317年,司马睿称晋王,次年登帝位,史称晋元帝。登基典礼过程中,司马睿再三请王导一同受拜,王导都坚决推却。这种表态,绝不仅仅是做作,而是反映了司马睿的复杂心态,他对自己能否坐稳这个皇位没有底气。西晋琅邢王司马睿本来不具备在江左运转皇权的条件。他在晋室诸王中既无威望,又无突力,更无功劳,如果不借助于门阀士族的扶持,根本没有在江左立足的余地。此外,他在 司马皇室中井没有坚强的法统地位,与西晋武、惠、怀、憨 的皇统疏而又疏。只有门阀士族的珐码,才能 增 加司马睿的政治份量。但是皇 权与士族毕竟是两回事,它们之间从来不是交融无间,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样的复杂心态也就自然的交织出司马皇权与世族、士人、门阀之间的博弈之路。

南渡士族都是亡官失守之士,他们有迫切的家族利益亟待追求。首先,他们要站位脚跟,必然要保全司马氏皇朝这一把大伞,只有这把伞撑着,才能躲雨。他们想使司马皇朝能对南渡士族起庇护作用,但绝不乐意晋元帝真正发挥皇权的威力来限制他们。而从晋元帝方面说来与士族共有天下神器,毕竟不是他所心甘的。因此要稳定共天下的政治秩序,必须要取得皇权与士族的平衡,这还真的须要经过一场 实 力的较量才行。但是在司马氏与士族势力一次一次的的博弈对抗中,大权并没有回归司马家族,也没有真正实现皇权的至上,士人集团权力在不同的家族势力中轮流着,依然形成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局面。本来只是两晋之际具体条件下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暂时局 面,已经被皇权与士族共同接受,已经成为东晋朝门阀政治的模式。此后执政的庚、桓、谢氏,背景虽各有不同,但都不能违背这一结论,庚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变得是牵马世族,不变的是马的皇权,这就是东晋的门阀政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