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高_02c9

老人家的社会网络解析——高知老人为啥也一样容易被骗

高高_02c9  · 简书  ·  · 2019-05-15 00:05

我生于70年代,我的父母是40后年代的人。他们属于文革前正规高考进入大学学府,即便没有完整接受4年的本科教育,但正规的高学历是他们纵横职场的利器。高校毕业、进入职场,尽管初期一定会受到排挤,但只要时间够,他们就会成为所在单位、组织的依赖对象,改革开放,他们是迎接新思想、接受新挑战的中流砥柱,核心岗位的核心人物。他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是独立的一代,是改革开放收益的一代,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金钱上。

他们现在退休应该差不多有二十年了,我妈妈的老朋友,曾经深圳的第一位女建筑师,00年代初资产已经达到几百万;深圳地标建筑的建筑师,已加入外籍,男,00年代初资产也大几百万;我的父母,从不告诉我他们有多少钱,我妈在大家都拿300元工资的时候,已经拿3000元了,我买房啥的他们没有给我任何钱。 注意这些人可是一等一的高职称、高级知识分子,不是贪污错得哈。他们的现状几乎都差不多,以前是不给钱给儿女,现在是没有钱给儿女,因为他们在这几年的投资潮中几乎“亏”掉了一生的积蓄。

与他们相对,我的闺蜜的妈妈,卫生护理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现在还活跃在原单位的一线,被返聘了。她可不是被闲置的顾问,在原有单位的三甲评定中,老太太组织护长学习三甲医院的护理标准,帮助护长制定规范小护士按规操作的规程制定、反馈、改进的具体措施,“PDCA法则”在老太太的解读下,变得和蔼可亲,可操作,小护士也可以真的用来提高护理的水平,真的令我们这种管理者啧啧称赞。在医院成功申请三甲后,老太太比退休前更受领导信任和大家爱戴了。 没有大富大贵,退休后社保工资加上单位的补贴,老太太的财富也是与日俱增的。

同样中产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家庭背景、为何差别这么大?

以前,我觉得是学习,我闺蜜的老太太一直学习啊!我爸爸就坐享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和知识优势,等这些优势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而丧失以后,爸爸再也没有取得过大的成功。

可听了得到郑路的《社会网络20讲》才有发现还有另外一个解释途径:老一辈职场的成功,是在一个本来就被选择过的网络里取得的成功。他们取得成功的法则大多对应的都是他们的网络里的成功。而这个网络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上层,也就是说他们的成功和个人能力被他们所属网络放大了。

老一辈的人,整个人生和职场生涯是完全覆盖的,被他们自己所属的职业网络隔离了。退休以后,堕入了龙蛇混杂的社会网络。对这些社会网络里的许多行为他们都是不熟悉的,最低级的骗术都能使其受骗。再加上他们当年处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机会到处都有。只有错过的投资机会,没有错的投资。他们只要投资,都能获得百倍的收益。

这些被骗的老者,他们大都独居,或是与儿女们相对“独立”,与过去的职业网络也相对疏离,他们以往形成的高高在上,清高孤傲的性格也不容易和新一代相融合,他们被“孤立”了。那些刻意接触他们的营销人员,成为他们的唯一情感沟通途径,渐渐地,他们就落入了不靠谱的投资网络。

像我闺蜜的妈妈,被单位返聘,她没有远离原来的职业网络,通过自己的业务学习,开放的学习态度,加上退休了,名利心也淡薄了些,对于单位和领导能让她发挥余热有一种投桃报李的感激之情,不但贡献自己的职业素养还贡献了自己职业的非正式网络的地位。好像我闺蜜的妈妈,在和三甲评审评委里也很有影响力,多个评委是她的同事,还有听着她的职场故事成长的后辈.......,影响力比院长还要大......

职业网络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占重要的地位,也形成了他们的舒适区,这也是为什么早前有些“名人”离开了原有企业就不灵了,等到现在的社会开放、宽容的程度的加强,这些情况也有所改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都在职场起作用。这些老同事、同学、学术圈等非正式网络也是立足于你在正式网络的地位的,而非正式网络也加强了你正式网络中的地位。

但我们的二元社交网络在退休后,渐渐发生改变和退化,只有亲属、老朋友等的一元非职业网络了,如何适应新的网络的相处方式成了老人家的新问题,老人家还用在职场上的那一套就在新网络上玩不转了。以前领导退下来不适应,大体就是这个原因了。

我在简书上看到有些老人家还在发文章,学写作,真的让人很感动,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那些老人家叱咤风云了一辈子,有我们无法企及的成就,我们也不能以今日的他们来定义他们昨日的辉煌,他们自己也最好放下往日的熟悉的一套处事方法,融入亲属为主的网络,参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网络,才是保证退休生活轻松快乐的不二法宝。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