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吴老师教语文

【语文教学】盘点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

吴老师教语文  · 简书  ·  · 2018-11-24 17:18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已经算是稀里糊涂上完了,盘点这册书的语文教学,着实有点惭愧。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编排体例与以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变化还是挺大的。但是,这册书的语文教学,自我评价一下吗,有点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并没有上出新教材的特色来。

第一单元是新教材的特色单元――关于诗歌鉴赏的活动  .探究单元。我也曾尝试着按照教材设计的步骤去实施:第一步,自主阅读;第二步,自由朗诵;第三步,尝试创作。一步一步地慢慢走,但有时候,走着走着,发现不由自主地就又回到了老路上。比如在第一环节,并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欣赏诗歌,总是不自觉地越俎代庖,对他们不放心,总想帮助学生欣赏。于是,自主欣赏课,又变成了老师主讲课。

自由朗诵还算做得不错,学生自由选择朗诵内容,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朗读《艾青诗选》中的内容,也有选择第一单元诗歌的,整个朗诵过程,学生参与比较积极踊跃,场面也算是火爆了。

第三环节的自由创作阶段,学生大多仿写了第一单元的诗歌,总体来说,写得有模有样,有几篇还相当有文采,已经被我修改后收入简书。

第一部名著导读必读书目《艾青诗选》,我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对诗歌一窍不通的我,叶逼着自己去读《艾青诗选》,慢慢地,我竟然也读出了一些味道,我和雪人及时分享我的阅读感受,对他们的阅读也是一个促进。并且专门准备了“艾青诗选朗诵会”,朗诵后稍作赏析,学生在书中也做了批注,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材的第二、第五单元是议论文单元,我把两个单元放在了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单元导读,比较两个单元的要求是否一样,编写有什么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个单元虽然同属于议论文单元,但是眼熟很有层次。比如第二单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是:“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材料和观点,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但是,第五单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就有所提高:“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两者一比较,明显看出来,第二单元对议论性文章的知识点眼熟是是浅层次的,只需要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材料和观点,了解论证方法。而第五单元就要求学生对议论性文章进行深入探究,不仅能区分材料和观点,还要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证方法,还要知道有什么作用。

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对议论性文章走了较为明确的认知,甚至还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简单的议论文。

统观这册教材的写作安排,有三个单元都是与议论文相关的: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鲜明;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由此看来,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要求九年级学生会写简单的议论文。这一点,我意识到了,也试着去做,但是效果不太好,让学生写了两篇议论文,都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文章呈现出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记叙文的感觉,这是我的失职。今后还要加强议论文这方面的写作训练。

教材的第三单元,是本册书唯一的文言文单元,三课文言文,一课古诗词。文言文,向来时考试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这一单元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敢上得多么文艺范,只能老老实实字词句,段篇章地分析。为了迎合考试,文言文篇目一点一点细嚼慢咽,就差嚼碎了喂给他们了。可就是这样,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每次考试都会出错。反正,我也是没有招数了,一个学期就学习三篇文言文,每次都考,每次都出现错误。同一个错误,可以连续多次犯。实在弄不明白,到底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教材第四、第六单元是小说单元,我也是把这两个单元放在了一起学习。同样让学生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单元的异同点。很明显,第四单元小说是白话小说,通俗易懂,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尤其是几个经典人物:闰土、杨二嫂、于勒、菲利普夫妇、杜小康等,这些文学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甚至记住了他们的经典语言个经典动作。

第六单元是古白话小说,读起来不像白话小说那么容易读懂,不过,稍作引导,学生读得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这几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编者应该是想通过写几篇文章,引领学生走进我国的古典名著,走进文学的殿堂。

上这些小说的时候,课堂效率很差,总是不自觉地跑远了,跑到整本书的故事里面去了。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他们对我国古典文学几乎没有涉足,这几本书很少有学生读过,尤其是《红楼梦》,他们读过的很少。所以,他们希望老师多讲一点里面的故事,于是,课堂时常不能按计划完成,那些故事也确实勾起了他们的兴趣。孰对孰错,我也不知道。

本册教材第二部必读名著《水浒传》,由于原著内容较多,尽管开学初就布置了阅读任务,中间我举办了“水浒故事大家讲”的活动,但是,好多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到现在也没能读完整本书,还需要进一步督促。

课外古诗词背诵,我每一首都做了简单讲解,然后背诵,默写。但每次考试,依然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还需要寻找更好地方法,让他们减少错误。

这本教材的内容结束了,但是,语文学习还需要继续,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应付现象,很是惭愧。

希望,下册书的学习,我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一些!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