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Fiona_8bba

不如老鼠的庆封和三不朽的叔孙豹

Fiona_8bba  · 简书  ·  · 2019-04-13 23:23

今天没写新内容, 春秋时期,卿大夫(精英阶层)已经养成一种工作素养,就是在外交聚会等正式场合引用《诗经》委婉表达自己意图。这就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游戏规则。so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的传播教导学问都是鲜活的当下运用,把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是皓首穷经的苦读。不读书或死读书都不能胜任政务及外交工作。 齐相庆封聘问鲁国,宴饮时,对东道主不敬又不懂对方为其赋的《相鼠》。影射他不如一只有皮的老鼠而不自知。正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也许左相(高位)庆封压根不会诵诗,只会权术----挑拨另一个乱臣贼子右相崔杼(崔子弑其君-----不着调的齐庄公)的儿子们自相残杀,崔家破人亡后绝望自杀,庆封作为最大受益人取而代之在齐国政坛大权独揽。插一句题外话,被臣子砍杀齐襄公和被儿子联合厨子易牙饿死的齐桓公及被崔柠弑杀的齐庄公一个比一个不着调。 齐国的公主文姜都为亲老公戴上一顶绿帽并附送上西天。 哀姜勾结庆父杀外甥鲁闵公等两任国君,是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女主角。 齐国国君后代岂一个乱字了得?看到《诗经》“岂其取妻,必齐之姜”,我笑了。齐国公主虽美虽贵,也太没谱了。鲁桓公鲁庄公也hold不住啊!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这样的记载:“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 墉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此庆封非包子也。庆封(?一前538)春秋时齐国大夫。姜姓(高贵出身),不会《诗经》)庆氏,字子家,又字季。庆克之子。前548年,崔杼杀齐后庄公,拥立景公,崔杼和他分任右相、左相。曾欲杀不肯归附的晏婴。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乘崔氏内乱,灭崔氏而当国。但耽于酒色,将国政交与其子庆舍。并移居大夫卢蒲婆家。次年,遭陈(田)氏、鲍氏、栾氏、高氏联合反对,庆舍被杀,他只好奔鲁。鲁受齐责难,又奔吴,吴王封他聚族居于朱方(今江苏镇江东南),前538年,楚灵王伐吴,楚令屈申破朱方,杀庆封,灭其族。最终应验了叔孙豹所说“服美不称,必以恶终”。有文化有见识能诗会赋的贵族站在春秋外交场合鄙视链的最高端,脾睨一切。 叔孙豹,姬姓,叔孙氏,谥号“穆”,故史称叔孙穆子(亦称叔孙穆叔),春秋时鲁国大夫。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叔孙豹所谓的“三不朽”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有副著名楹联:“五百年间气,三不朽伟人。”能做到死而不朽,可谓伟人。 后来清朝乾隆皇帝也有一生有三大愿望:“其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立德,就是加强德行修养,老年主动禅位,留下千古美谈;立言,就是编书,编了一套图书叫《四库全书》;立功,主要指战功,乾隆自号“十全老人”,大小经历过十次战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算不算三不朽伟入?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今天就学一首诗,简单点,掌握了才是重要。当我们的孩子知道圣人一生的愿望是“三不朽”时,一点点学业负担算得了什么?我们的孩子是否要志存高远?读书就是让人心胸像海洋一样宽阔,志存高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做最好的自己。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