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2H青年

被400多人围攻谩骂是什么感受?

2H青年  · 简书  ·  · 2017-11-16 20:30


01

这个月初,看到网上爆出豫章书院虐待学生的新闻,我很气愤。

想当初发明电击疗法的杨永信到今天依旧安然无恙,我很快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杨永信和豫章书院,只要父母有这种需求,类似的变态机构还会层出不穷。所以,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关键在于家长,根源也在家长身上。

随后,我在自己的公号发布了《不管是杨永信,还是豫章书院,都挺冤枉的》,文章里,我非常冷静温和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1、大众火力全开只指责书院,对家长的过失闭口不谈,除了发泄情绪,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2、在这个暴力链条中,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才是主凶,杨永信们只是帮凶打手,承担了本应家长担负的教育责任。

3、困于现实环境和自身局限,做出如此选择,已经是家长自认为最好的结果,我理解他们的苦衷。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才让孩子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让父母无法接受。

这是我在文章里明确说出的话。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这一段: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当父母非常非常辛苦,在生孩子前就应该知道这点,做好准备。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合适的教育方法,等到孩子教废了,有问题了,就推卸责任,送给杨永信们受虐,那就干脆不要生好了。何必自寻烦恼呢?

我知道这话过于尖锐,为了避免刺激到家长读者,在发布前,我删去了这样的表述,想让读者读完后,能自己再多思考一点,再往前多走一步。

02

文章发布后,截止今天,阅读量过千,留言30多条。这是我在公号上开始写字后,第二篇阅读量过千的文章,留言数也是最多的。第一篇过千的文章,还是众多好友主动转发达成的。所以,这篇文章,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际网络自发传播。

我应该挺高兴对吧?

这篇文章在另一个平台上发布后,在官方推荐只有2的前提下,获得了2万多的阅读,和接近400条的留言。你要知道,在机器算法主导的阅读机制中,理论上说,如果算法不推荐,文章很难被读者看到,经常是几十万的推荐量只能带来区区几千甚至几百的阅读。

所以,自己的文字被这么多人看到,我应该更高兴对吧?

可我并不高兴。400多条留言里,绝大多数是对我的人身攻击,花式问候我和我的家人,展示各种生殖器官名词,判定我收了钱在洗地。还有更热心的,私信我,问我的地址,要给我寄刀片。要上门来接我,送我去电击。

遭到这样的谩骂攻击,我虽然不高兴,但也不愤怒。

表达需要勇气,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在写这样的文字前,我就知道会有不同观点,我也欢迎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讨论。但对于这种围攻谩骂,我绝不接受。

他们之所以一上来就破口大骂,无非是理智被情感屏蔽,情绪驱使下,已经无法平心静气读完文章,在自我思考之后,和我进行辩论。独立思考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几乎不存在的事情。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人身攻击,妄图调动我的情绪,让我感到愤怒羞辱。于是,他们就成了巴甫洛夫,我成了他们用条件反射驯化出的实验对象。

我怎么会上这种圈套如他们所愿呢?所以,我不但不愤怒,反而内心极其平静。但我依然选择对此类谩骂做出同样规格的回击,这仅仅是技术上的愤怒。

我想让他们明白,这个账号背后是我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好好说话,我就会好好说话,你骂人我比你还擅长。我就是你的镜子。在别的地方像只疯狗扑上去咬一口掉头就跑的美事,在我这里不存在。给你迎头一棍,是我最大的仁慈,对你闭上嘴巴开始艰难思考大有帮助。

这也是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我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03

在阅读2万多的平台上,从后台数据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绝大多数是90后,职业是学生,爱好游戏和健身。

毫无疑问,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和中坚。然而,直到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依然没有学会好好说话,依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依然看到不同观点只会张口大骂。

这才是让我感到悲凉和恐惧的事情。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用着最智能的手机,我们可以把探测器发送到外太空,我们可以观测到亿万光年之外的引力波。但在,在思考问题时,我们的年轻人依然继承了人类起源之初祖先们在树上的思维模式,简单粗暴,情绪驱动,遇到风吹草动,不假思索,跟风印随。

要知道,那时候,丛林生活险恶至极,时时面临猛兽侵扰,凡事都坐下来冷静思考,小命早就不保。所以,在那种境地下,把判断和决定权交给情绪和他人,是活下去的最优解。

可是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让宝贵的大脑运转起来,结合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

如果觉得对方观点有误,想想自己能否提供足够的论据来反驳辩论,能否使用文明人类应该使用的语言。而不是情绪直冲脑门,大脑直接死机,辩驳不了对方的观点,就直接辱骂对方的人格,甚至毁灭对方的肉身。

这和中世纪时,欧洲那帮动辄烧死异见者的蠢货有什么区别?

04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对今天网上各种群情激愤的民意心怀警惕的原因。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关心事实,也无力分辨真相,在暴怒的情绪和朴素的正义驱使下,他们无法区分公共发言和网络暴力的尺度,也掌控不了民意汹涌下对现实产生的真实后果。

假设,我在看到这400多条谩骂攻击后,情绪失控,躁狂抑郁,一时想不开自杀身亡,这400多人会心生愧疚吗?会自我反思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会咆哮着扑向下一个意见不合者,继续围攻撕咬。他们只会觉得我的死恰好证明了他们的伟大英明,我活该去死。

而这一切的起源,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的观点不一样。

现实中,这样的惨剧发生得还少吗?

这个时代,我们真的不缺情绪,情绪实在过于泛滥,独立思考和理智冷静极其稀缺,极其宝贵。

这些年轻人在网络上如此残暴乖戾,那些家长们忍心送孩子去接受电击,想一想,总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有着什么诡异的联系。

以前我就说过,我关心具体的个人胜过抽象的人类。在我这里,我只关心订阅了这个账号的人,你是我的读者,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点击和阅读建立了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

我想建议你,警惕所有煽动情绪的自媒体文,如果你读完后,热血贲张情绪激烈,请你多想一下,这种情绪是受文字直接操弄,还是源自理智思考。看到不同观点时,多想一下,为什么作者要那么说,有没有道理。无论别人,包括我,怎么说怎么写,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从来喜欢高举道德大旗,正义凛然地批判人性,呼吁良善的社会道德。可是别忘了,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有时候跟你我实在毫无关系。这个社会变得更糟糕,却实实在在跟你我息息相关。

《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里,花房里的老大爷一直在提醒我们:保护好你的脑子!


题图作者:geralt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