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遇见春风十里一路花

一本让我爱又望而兴叹又难以自弃的书

遇见春风十里一路花  · 简书  ·  · 2021-01-27 10:04

齐帆齐微课(34)

老实说,这是一本我读了N年也没读懂的书,而且大概率到最终也不一定读得通的书,即便如此,也挡不住我喜欢它。

读不懂又怎么样呢?

读不通又怎么样呢?

我知道,这个态度近似于耍赖,却不妨碍我常常地翻阅,它始终在我的案头摆放。常读常新,偶有所得。

这N年来,为了求解,也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听了很多演说,看了很多视频,我还是云里雾里,那感觉就是你不解释还好,你一解释,我反而糊涂了。

这样一来,我干脆回归到本原,只读原著。

反正不管怎么折腾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干脆不折腾,就那么着,一点点领悟,偶有所得,也高兴。

这本书就是《周易》。

别的啥也不说,解释这本书的书什么的多了去,解释这本书的人多了去,……

我只说,我自己的一丁点儿不成熟的感悟。

关于“时”

我最喜欢八个字:“怀器于身,待时而动。”

所谓的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一个人这样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他却拥有了在这世界上的立足本领。

比如说,写作能力。从文学创作到设计

语言等等,所谓的文理分别,其实都离不开这个基础能力。能不能用手写出来口中、心里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表达自我真实的意思,能不能很好的传递出去、传播开来,这完全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当下信息传播,无论从速度,广度深度还是量,都已经不是过去所能比拟的,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本身就是8个字里的后半句的意思的一部分。

这本书所提供给我们的,很多是纲领性的思想。需要我们加以领悟,并且运用到实践中。但是由于书中的思想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以及开放性,就使得它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以及时代的适应性,换一句话说,因为它所阐述的本身就是规律性的事情,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物象如何变化,其本质是不会变了,这也是后人所倡导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能不能透过假象的迷雾、困惑,直抵本质,这其实应该是我们一直学习的东西。

而学习本身,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想法再好,如果不能落地,只会是空想。

就像今天,我们在这里写文章,不论我们学了多少套路,也不论我们读了多少书,听了多少课,如果缺少自己写的这个环节,再多的输入也是白搭,当然这句话说的有点绝对,因为阅读本身一定会对一个人思想产生影响,就哪怕他不说,不写,照样也会产生影响,只不过是,如果我们能够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就更加两全其美了。

关于“位”

西方,近些年推出一个理论叫定位。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认知。这个认知更侧重于对未来,以及对心理的一种认知。就好像那句话,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人,你就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属于形而上的问题。那有个形而下的问题就是你处在什么真实的位置,所处的位置不同,就必然会有不同的想法,就像在井里的青蛙,他有他的想法;长空一击的老鹰,他也有他的想法。“在其位,谋其政。”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屁股决定脑子。

周易在这方面的论述,比比皆是,每一个卦其实都会谈到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说,我读的最多的第1个乾卦,这个读金庸小说的人可能会很熟悉,丐帮帮主秘传的,降龙十八掌,名称可能都源于此。举个简单的例子:潜龙勿用。就这么简单的4个字,很多大家都可以,洋洋洒洒的演绎成几本书籍。如果要我说呢,就只能简简单单的说我们还处在开始的阶段,默默无闻,依然是自身本领低微,条件也不成熟,所能做的更多就是潜下心,俯下身,认认真真的去成长自己,不断的学习,加上实践。这个阶段,最需要我们保持心境的平和,只跟自己比较,去感知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宗旨吧。

人生的每个阶段,自有每个阶段需要去完成的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

后人有一首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想很多时候,人生的悲哀,就在于当你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的时候,却是,你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次好的时机,……总而言之,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事后的旁观者,本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更大的意义,应该在于能够抛却羁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余生很贵,不再浪费!

齐帆齐写作成长营(25)篇1620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