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艾十九
看不完的风景,写不完的故事,走走停停,边写边爱。 微信:ai_shijiu 微信公众号:艾十九
今天看啥  ›  专栏  ›  艾十九

书评 | 小说写作学习者的教科书

艾十九  · 简书  ·  · 2018-06-22 23:01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有一同学是个鲁绣高手。刚开始流行十字绣的时候,我们两个还一起绣过十字绣。一开始,我觉得她大大咧咧男人婆似的性格,怎么可能安静的坐下来,拿起绣花针?十字绣作品肯定是我先完成啊。

可是,事实却是,我的十字绣只绣了一半,现在还在角落里接灰,人家已经是个鲁绣高手,并且在博物馆找了份工作。她的工作,是拿着绣花针,修补出土文物中残损的纺织品。

最近她来找我。听说你在写作,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写小说?吓得我直说不敢不敢,我这水平,自己都没写出什么名堂,怎么做你的老师。

她一本正经的问我,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绣十字绣吗?怎么可能不记得!她说,鲁绣你不懂,是因为你没入门,看到我的作品,你就会觉得特别的神奇。其实鲁绣和十字绣一样,成千上万个十字,组成一幅画。鲁绣也是不同针法的组合啊!我不是让你手把手的教我怎么写,是推荐写作书给我看看。

原来是找我推荐书,我哈哈大笑,这个可以有。小说写作学习者的教科书,我首推这本《小说创作技能拓展》。老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完这本书,不保证让你成为作家,但保证让你从看小说只看热闹的门外汉,摇身一变,也能看出来小说写作中的一些门道。

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觉得作家这个职业,要比画家、舞蹈家、音乐家,更具神秘色彩。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一直都觉得,绘画、跳舞和音乐是可以依照章法,循序渐进的刻苦练习的。

作家就不一样了,作家是讲究天分的,脑回路和大家不一样,才可以当作家。直到我遇见创意写作书,这一系列的写作书。

《小说创作技能拓展》是创意写作书系列中的一本。作者陈鸣,是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秘书长。 致力于小说写作技能、媒介文化分析和公共文化政策方面的教研,《小说写作技能拓展》是陈鸣老师的特色工坊课。

《小说创作技能拓展》的特点是,陈鸣老师引入了美国创意写作研究界的相关成果,还融入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习方法。陈鸣老师从小说写作技能训练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上,提出了从编写故事大纲、设计情节清单,到配置人物关系等一系列的写作流程。从动笔开始,到小说的结尾,写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讲解。

陈鸣老师说,小说作者首先要学会如何用展示的方式来创意性地构思和写作小说。也是很多写作课老师强调的“要展示,不要叙述。”我却从来没仔细的研究过,展示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方式?好在《小说创作技能拓展》中,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关于展示,下面我简单的列举几点:

一、情景式展示。

情景式展示是指,作者从小说人物的叙事感知中呈现当下或者曾经所处场景中的事件,读者能从该人物的主观视角感知现实场景中正在发生的客观事件,如同画家的眼睛观赏绘画作品一样。

1、用在场人物的主观感知描绘眼前的场景

2、从在场人物的职业身份感知描绘周围的场景

3、透过人物忆想时的心境或者情绪描绘想象中的场景

二、言说式展示

言说式展示是指作者借用人物的演说行为或演说内容来呈现该人物所处场景中的事件,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言说活动了解小说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如同观众观看舞台上的演员表演情景剧一样

1、人物对白的展示

(1)利用人物对白内容暗示人物说出的现实场景。

(2)借用人物对白内容暗示在场人物的表情或者行动。

(3)通过人物对白的言行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2、人物独白的展示

(1)通过在场人物的独白内容展示场景中的事件经过。

(2)从在场人物的独白言行中展示戏剧性冲突。

三、场景式展示

场景式展示是指作者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来呈现小说场景中的事件,旨在使读者能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感知小说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如同观众观看活动影像的故事影片那样。

1、在两个场面的来回切换中展示场景。

2、借不同视角的交替聚焦来展示场景。

3、从不同视角的交叠聚焦中展示场景。

这三种展示,呈现给读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情景式的展示,给读者提供的信息,是平面的、静态的。用陈鸣老师的话说,就是“如同画家的眼睛观赏绘画作品一样”。

言说式的展示,是作者让平面的静态的东西,动了起来,人物是活的,话题是鲜明的,让读者读了文字,就有观看舞台上的演员表演情景剧一样。并且,演员的表演,是现在进行时。

到了场景式的展示,对小说写作者的功力要求的就更高了。因为情景式的展示的目的是,让读者有观看电影的感觉。

清楚了小说叙述方式的特点,就可以试着列小说的故事大纲和设计情节清单了。这里又涉及到了一部小说的重中之重——人物。

关于人物:

没有故事的文学作品就不是小说。当然,一部好的小说作品不只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且要塑造好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叙述主人公的行动及其行动背后的欲望、观念和态度,而且要设置主人公在故事进程中变化转折的人物弧线。因此,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人物的结构关系,巧妙第设置朱仍的人物弧线,是小说创作技能拓展的几句性问题。——《小说创作技能拓展》

扁平人物,就是指从小说的一开始,到小说的结尾,他的性格特点和气质都没有什么变化。更像是一个符号或者是类型式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是静态人物。

圆形人物。是相对扁平人物来说的。和扁平人物相反的是,圆形人物会在气质上或者是性格上有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他的观念、想法、对某事的态度。这样的人物形象是动态的,也就是动态人物。

但是,圆形人物并不是一出场就是圆形人物。所有小说里的圆形人物都是从扁平人物变化而来的。之所以叫圆形人物、动态人物,就是因为这个人物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的从好人变成坏人,从好人变成坏人。

这种变化可以是成长式的,比如金老先生的作品里,好多人物都是从,什么都没有变成大侠的,郭靖、杨过、韦小宝。

可以是对某些事物有了触动之后的转变。比如李莫愁。

如果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能够巧妙的运用次要人物,去刻画主要人物,那么,小说的境界就又提高了一些。我自己之前在写小说的时候,这方面的知识是欠缺的,刻画人物也刻画的稀里糊涂,并不深刻。实际上是没有构架好人物之间的关系。

次要人物可以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次要人物的行动,可以改变或者是制约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鬼吹灯》的人物设计就很有意思,退伍军人同时也是摸金后人的胡八一,性格莽撞但是够义气的王凯旋,这么两个光听名字就有时代气息的人物,加上一个从国外归来的考古学教授雪梨杨。仅仅是人设已经很吸引人了。

次要人物可以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好理解。《鬼吹灯》里不管是精绝古城还是云南虫谷,各式的次要人物都在为主角服务着。

次要人物的行动可以改变或者是制约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句话比较绕,但是还是很好理解的。次要人物其实是在不停的给主要人物制造一些小麻烦。

在小说的场景中,是有控场人物和陪场人物的。这个很好理解,用句时髦的话,就是拿奖的和陪跑的。

在矛盾的激发上,控场人物就是搞事情的,这里是我的场子,我要搞什么事情我自己说的算,别人只能干瞪眼看着。我搞完了事情,别人看着还不行,还要为我搞的事情去收尾,这个收尾可以根据小说当时的情节发展来进行。

在话语主导权上,控场人物,依然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其他人只能顺着我说。这里要注意的是,控场人物主导的是话语权,要放在合适的场景和合理的情景中。不能自说自话。

在氛围的把控上,控场人物策划或者是制造场景中的搞笑事件,而陪场人物是扮演搞笑对象或者是充当笑柄。

小说写作中的故事大纲、情节清单和人物搭配都有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叙事视角。

关于小说中的叙事视角:

小说初学者常用的视角是,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在《小说创作技能拓展》这本书中,有更为全面的讲解:

一、全知视角,特点是作者能使用凌驾于小说中所有人物之上的视野,不受限制地观察并叙述小说故事中的事件,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全知视角还可以详细的分为:

1、无人称身份的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全方位叙事小说中发生的故事。最为常用的视角。

2、超出人物当下感知视野的全知视角。

3、超出人物道德观念的全知视角。

二、故事叙述者“我”的视角。

1、故事叙述者“我”游离出场景中人物“我”的叙事视角。

2、故事叙述者“我”用扩叙或概叙的方式延展,或压缩故事场景中故事时间的长度。

三、限知视角

1、人物不知实情的限知视角。

2、人物幻想中的限知视角。

说到这,小说中的故事大纲、情节清单、人物搭配以及最后选取的叙事视角都有了,一本小说的大概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剩下的就是填充血肉。

如果还是拿刺绣作为例子的话,就是绣架、绣布、针线、底稿都已经准备好了,基本的针法也已经掌握清楚,剩下的就是勤加练习了,慢慢的打磨作品了。

同学把《小说创作技能拓展》抱在胸前,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入门秘籍在手,我也能写小说了。当然,书里不但有更详细的讲解,而且每一处讲解都举例说明。一边学习知识,还能一边名家赏析,《小说创作技能拓展》你值得拥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