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枫小梦
九十后,愿遇有趣人,畅聊无趣事 微信公众号:又拖延了一天 fengxiao_meng (可来吐槽) 书籍记录 http://www.jianshu.com/nb/4081342 谈情专题相关问题见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0fca07c734de 微博:枫小梦a (请勿发微信号让我来加,谢谢) 所有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看啥  ›  专栏  ›  枫小梦

一道小学题,朋友圈哀鸿遍野,答案不一

枫小梦  · 简书  ·  · 2018-02-02 17:50

今天,看到一道小学数学题,初看题时,心想:不就一道小学题么,解决它分分钟的事。然而我错了,在奋战了X个小时后(我就不透露具体时间了,要脸),我仰天长叹(不过还好不是晚上看到,不然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虽然得出了一个答案,但总觉得有些牵强。题目是这样的,如下图第七题。


都说微信朋友圈是万能的,我微信里人也不少,于是我把它发到我的朋友圈。很奇怪,平时很快就有人点赞,但这次过了十分钟,我也不见红点。就怕空气突然安静。

终于,十多分钟后,朋友圈有了动静!但很快又删除了。

朋友圈里,大家对此题的吐槽是这样的: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发来“答案”,但答案不一。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答案

1、这题错的吧!有毒。

2、34/35       1/49

3、4/35          9/49

4、规律:真分数,真分数,假分数,……所以那两个空随便填两个真分数就好了。

如果真的是这种规律,我想打人!

5、把分数全部通分,只看分子的规律就好了。

老哥,这样计算量会不会有些大呀,哈哈哈哈!

至于我是哪个答案,你认为我会告诉你们吗?

不会!

现在,我的朋友圈仍有人在纠结这道题。所以万能的简书,这道题该怎么做呢?


其实,冷静地想想,朋友圈里可是各种学历、专业的人都有呀!居然在一道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上“晚节不保”,总有些时候,我认为自己上了一个假学。

当然,这种规律题引起的讨论,不止一次两次了。讲真,数字规律这个东西,不同脑回路的人可能发现不同的规律,而且你会发现,其中的一部分规律,还真的有道理。但是通过这些规律却得出了不同的答案。那哪个答案是正确答案呢?是和出题人设计的规律相符的吗?这显然是不能让人心服的。

又有人说,要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角度思考,可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一致啊,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小学生,因为自我的兴趣或者他人的讲解,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基于此,他们就可能根据那部分知识得出另外的答案,难道多了解知识就错了么?

还有人说,不要想复杂了,就如提到的那道题,他们说就是真假分数的问题。也许,这符合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同学的知识水平,可是想复杂也并没有错,只要能讲出道题。显然,如果真是这样的简单规律,那么上述的答案2和3也是对的。

我个人愚见,数字规律这种题,作为考题,或许没有多大意思。如果规律很常见,那就是送分题;如果规律不那么常见,就可能出现出题人未想到的“规律”或者产生牵强的解释,从而引发争议。而且据我了解,有一部分出题人,为了显示自己清奇的脑回路,热衷于出一些怪题,以此显示自己的智慧。对此,我是服气的。然而,为什么考生要为那些无聊的兴趣”买单”?

说到考题,很容易就联想到一个问题,考题考查的是什么?就数字规律题来说,有的人说考查的是观察能力和逻辑能力,也有的人说是一种“数感”,一种直觉。可要考查观察和逻辑能力,完全存在更好的又可以减少争议的选择,如果要考查“数感”或者直觉,事实上是不稳定的,一种挺常见的情况就是,也许今天你有感觉,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可是也许明天,你感觉没那么好,就不能轻松发现规律。

但数字规律的题,作为一种数学游戏和数学练习倒是很不错,可以锻炼人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上述提到的一些能力。而且,有一些数学问题,就是从探究数字规律中出现的。

水平有限,也不想制造更多话题,又比较偷懒,所以讨论中有不少地方做了简化处理,有些地方也未能深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