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余寞笙

《肖申克的救赎》:走出心中的门,遇见美好的事物

余寞笙  · 简书  ·  · 2018-07-07 08:47
希望永在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希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份希望。希望就在门外,只是需要我们亲自打开这扇门,走出方能遇见。

影片一开场就是昏暗夜色笼罩下的野外公路,渲染一种神秘的未知:一辆车、一个人、一瓶酒、一支枪、一些子弹,激发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转而进入白昼屋里审判的场景。这种色彩由黑到白的转换,满足观众的心:黑暗中急需光明的安慰。从野外到屋内,预示着事件程度的深入;从一个人到多个人,预示了事情变得复杂多样。嘈杂的,刺耳的审判员的声音其实是安迪内心的写照。那一声枪声震动我们的心灵,同时屏幕变黑,提醒我们一切才刚刚开始。

“门”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实体。有铁门、有木门、有大门、有小门,有开门声、有关门声,并且每次的声音都有一种震动人心的力量在里面。这是不是在敲击我们心中的门?我在想这门是否可以就是这银屏?我们观众在外面,故事情节在里面。

影片大多黑暗中发声,在黑暗来临的时刻,发出急促的声音。这是暗示着需要光明,需要打开一扇门。

影片以瑞德的视角度与心声展示过往的一切,他就像一个门外人透过窗户注视门内的一切,但他偏偏是门内的人。犯人自铁门进入就与外面的世界分离,那环绕与府仰的摄影其实就是说明这是一个不可逃离的牢笼。影片中瑞德每十年进入一次保释室,第一次是呆了二十年之时,第二次是三十年之时,第三次是四十年之时。前两次说了同样的话,结果都没通过,最后一次说了不同的话:心中的声音,结果释放了。在这三次当中,这道铁门每次都是被别人打开的,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是瑞德自己呢?他被体制化了,麻木了,失去希望了?

不是,他怀有希望的,只是不敢去想,去奢望,去期待。因为希望破灭的打击远远比不希望带来的打击更大。

跟随着瑞德的视线与心声:渐渐为我们展示了安迪的不平凡之处。做到不可能的事:让狱友喝上啤酒,建立图书馆,播放音乐。这些事为他逃出监狱做铺垫,因为这些不可能之事被他变成了可能,那么逃出不可能被犯人逃出的肖申克监狱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


有时想象的厚度,只需轻轻一戳

进入监狱后,安迪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与瑞德交流上,从瑞德处取得鹤嘴槌,瑞德说他想要挖通外面六百年都不行,但是安迪仅仅用了二十年就成功了。当他逃出去,典狱长无意打破画纸,原来厚厚的一堵墙变成了一条通道,其实这是一大亮点,当画纸破了的瞬间,也就说明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是我们不敢去做。画纸好比一道门,只要我们轻轻一戳就破,就有出路,就有希望。但是我们总把它想象成厚厚的墙。

期间在监狱生活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思保释,他养的乌鸦也长大了,乌鸦可以说是自由了。但是他却恰恰相反,五十年的时间里,他适应监狱里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却是一片陌生。出了监狱的大门,到外面的世界,他迷茫恐慌,最后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希望就在门外,但是他放弃了。瑞德出狱后也是感到不适应,但是因为安迪的救赎他没有像布鲁克思那样“忙着死”,而是选择“忙着活”。

走出心中的门,遇见美好的事物

电影中,安迪救赎了瑞德,帮他走出了现实的门,同时也走出了心中的门。但是现实中我们却沉迷了。每天把自己关在虚拟的世界:游戏、小说……

很多时候,我们不单是被困于别人的世界,更多的是自己把通往外界的大门锁上了,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最终希望变得渺渺无期。其实希望离我们不远,希望就在门外,我们只需打开这扇门,走出去就能遇见美好的事物。

2018/7/7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