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沐子恒

卫青:岁月老去我已不能爱,转过身往事突然清晰

沐子恒  · 简书  ·  · 2018-12-10 21:20

人世浮沉,在人海茫茫中偏偏选中了他,不能不解释为缘法。最初见到卫青,仅仅是平阳府的一个地位卑微的骑奴,他的父亲郑季与主人家的奴婢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私生子的身份,让他的童年受尽了磨难,忠厚沉默的性格在别人看来平庸寻常。即使是他的亲身父亲郑季,也不愿承认有这样的儿子,郑家的子孙更不待见他,都把他当做奴仆一样使唤。


但是汉武帝并不在乎他奴仆的身份,他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青年的武帝急于挣脱桎梏在帝国历史上写下最绚丽的一笔,他看中了卫子夫,弟弟卫青的人生终于也时来运转。

在卫子夫受宠之后,卫青也很快被封为了车骑将军。首战便以龙城大捷揭开了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在荒无人烟的漠北,建立起一坐新的朔方郡,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时光荏苒,流光一速,几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当年士兵们爱戴的大将军也只能接受岁月的洗礼、老去的折磨了。

卫青要见武帝最后一面,这是怎样执着而又撼人的事呵!当年的龙城大捷、收复河朔、漠北决战早已载入光辉史册,草原之鹰匈奴人远迁异域,肥沃美丽的河套平原上屹立起一座新的城池,数十万远征大漠的勇士、数万匹骏马的尸骸也已长眠他乡,江山如画,往事如烟,武帝和卫青都已白发苍苍。英雄迟暮,卫青知道大限将至了。

石阶百尺,宫台楼阁,卫青看不清楚,他只看到,武帝在殿前凝立如山,剑眉入鬓,正装结束,肃然望来。卫青趋步而上,可是支持不住了,撑着也要爬上去,或者可以说是挪动……

“卫青……卫青!”君王的嘴角微微抽动,失声叫着,赶下石阶。


“陛下,你就受臣最后一拜吧!”出将入相,皇亲贵戚,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卫青从来就是懂得知足报恩的人,这一拜是一生知遇之恩的叩谢,是至死不变的忠诚的承诺。他记得,是皇上将他从奴隶提拔为将军,纵横疆场,晚年的他渐渐褪去了少年的锐气,但是数十年恪尽职守,出生入死依然记在武帝心里。逢遭大战镇定从容,论功行赏海纳百川,手握大权不骄不矜,万人之上始终清醒,在汉代这个外戚多嚣张跋扈的时代,卫青是不忘本不倨傲,对待将士爱护有加,对待同僚大度有礼,毫无居功自傲之态,是恪守本分,没有重蹈韩信、周亚夫、灌夫的覆辙的光辉典范。


韶华易逝,再回首已是百年。一曲奏罢,内心被卫青这个内敛含蓄的英雄搅得久久不能平静。那大智若愚的一笑牵起多年的遐思,建章宫仗剑而立,平阳公主驾前略带羞涩的叩首,跃马冲阵时英勇的呐喊,就是在这一刻的会面中,不得不使人心疼,使人喜爱。泪水,再也无法止住。

一点孤灯下,遍览青史黄卷,尽是狡兔死,走狗烹之覆辙,卫青虽得以善终,卫家却在后世还是遭到了大清洗。年迈的汉武帝年高体虚,精神恍惚,喜怒无常,总是怀疑有人用巫蛊之术暗害他,在江充等人的构陷下,从卫子夫的宫里搜出了木人,她和太子成为了怀疑目标。最终,年老色衰的皇后以死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太子出逃,父子离心,不得不假传圣旨,最后兵败被杀,卫家也随之遭受了灭顶之灾。虽然几年以后武帝幡然悔悟,但是斯人已逝,一切的痛悔也只不过是聊以心安罢了。

卫青的家人们为什么又要经受这样的灾难?多半是汉武帝始终不放心外戚的势力太过强大。这一切又都跟当时人的寿命不长有些关系。汉朝能称为皇帝的总共有三十多个,平均的寿命三十二岁。有的2岁就当了皇帝,汉武帝的即位者刘弗陵就是8岁即位,皇帝太小,孤儿寡母,更容易导致太后、太后家族势力的干预,后来王莽篡位的王家也是势力大到不可控制。

不过,卫青大将军在生前,他的谨慎忠厚、恪尽职守可算得上是完美无缺了,汉武帝对于卫青,实有知遇再造之恩。刘备之与诸葛亮,唐太宗之与房玄龄、魏征何尝不是如此?千百年后英雄不免归于黄土一抔,但是他们的佳话还会流传下去。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