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浪小鱼儿
一个脑子有病的人。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写作有温度的文章。 公众号:生活手术刀,再不开公众号,我写的文章都不是我的了! 微信号:chonglangxiaoyuer(就是冲浪小鱼儿的全拼啦!)
今天看啥  ›  专栏  ›  冲浪小鱼儿

生活手术刀|致七色堇年,生命是一种平衡

冲浪小鱼儿  · 简书  ·  · 2018-02-01 07:33


七色堇年姐姐,见字如面:

相识在两月前,你读了我的文章,觉得还不错,就和我聊了几句。聊着聊着,你说活着没劲,好想自杀。我以为只是个玩笑,可后来发现你家道中落、债台高筑,真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就正儿八经地劝了你一个晚上,你终于答应我暂时放下这个想法。

那一刻我觉得做了件善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是我错了。

一直以来,你时而悲观,时而哀怨,时而微笑,如果人生一部戏,那么在你的剧本里悲观是主角,哀怨是配角,而微笑则是龙套,这就是我对你的印象。这段时间你尝试过脖子上挂条绳子荡秋千,也参加过安定吞食挑战赛,但是都挺了过来。说实话,我很佩服你,我也一直在劝你好好活下去,可是你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听说你现在不再开车,而是改骑自行车上班,恰好我也有辆九手自行车,咱们就有了共同话题,就从自行车谈起。

1

学自行车,最重要的是掌握身体平衡。这个道理是我长大以后才慢慢摸索出来的,如果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那么我或许会少摔很多跟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老爷子比我讲得好,咱们也向前看,就像骑车子一样,如果你老是回头,那多半会出事,撞上马路牙子还好说,撞到老头、老太太可就麻烦了。

小的时候,我学车子用的是大金鹿,那玩意儿真他娘的高啊!我的头都碰不到车座子,就别提坐在上面御风而行了。最开始的时候,讲究溜车,一只脚放在脚蹬子上,另一只脚抓地发力,双手紧紧扶着车把,毅然决然、视死如归地眼向前方。就算最简单的溜车,刚开始也是要吃瘪的,因为掌握不好平衡,车子总是有意无意地偏离我的掌控方向。

不过溜车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看形势不对,就可以立马跳车。这样一来自己站住了,安全了,可是车子还在往前跑,最终在一系列高难度的胡旋舞之后,伴着噼里啪啦、咚咚锵锵的节奏轰然倒下。

家里的的车子被我这样糟蹋了个遍,我爹气得想揍我,但又下不去手。

溜车溜熟了,就开始骑车子,我当然是坐不到车座子上去的,就算费心巴力地坐上去,脚也是够不着脚蹬子的,最终结果就是在无动力曲线运动之后,腚瓜子被摔成了两半儿。我们那个时候,人小个矮,就把腿从车梁中间的三角地带掏过去,身子偏在一侧,双脚来回倒替着蹬车。本来就掌握不好平衡,身子还偏在一侧,所以那车子总是跟欺负人似的,往我这边倒。

这个时候远不像溜车那么容易跳车了,因为腿是在大梁底下插过去的,压根就没有时间抽回来。往往就是在说时迟、那时快的电光火石般的一瞬,车子就砸过来了,死死地把我砸到底下。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腿上青一块、紫一块,但是我没有放弃,因为学会了骑车,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看世界。

生活也是这样子,从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实在累了就趴在地上躺一会儿,起来的时候手里一定要再抓两把土,绝对不能白摔。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尽管身子偏在一旁,小腚瓜一撅一撅地很不好看,但是真的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长大之后,我的骑车技术非常之溜,这一定要归功于小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如今我不再为了能否在自行车上御风而行发愁,小时候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早已变成小菜一碟,不值一哂。

我依旧喜欢骑自行车,根本就不用担心自行车本身的平衡,它已经和我融为一体,我所要考虑的是保持行驶方向和行驶动力的平衡。

行驶方向需要有一个平衡点,车把不能太向左,那样子会闯进机动车道,轻则扑街、重则毙命;我也不能让车把太靠右,那里会有成排的行道树等着拥抱我,鼻青脸肿、近乎毁容的后果,也是我不愿承担的。

行驶速度也需要有一个平衡点,速度不能过快,这样子才不会在遇到沟沟坎坎的时候措手不及,也不会在极速挑战中气喘吁吁;速度也不能太慢,这样子会浪费太多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同样也会影响激情,二十岁的体格,八十岁的心脏,总归是不好的。

总之,在路上,我所能做的就是两手紧握车把以保持前进的正确方向,双脚用力下蹬以提供前进的动力,唯有这个样子才能保持平衡,唯有这个样子才能“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归家来”。

2

会骑自行车之后,最重要的是掌握心态平衡。

我骑车的时候,是不能分心的,一分心就容易出事儿。我不能老是盯着旁边的豪车美女,一来我养不起,容易挨白眼或者挨揍,二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是对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羡慕嫉妒恨,空耗心力而又毫无意义;我也不能老是鄙夷地看着路边卖早餐的小伙子,这年代能干小买卖的都是有钱人,北京大妈摊个鸡蛋饼都能月入两万,总有高手藏在民间;我更不能对拉泔水上坡的老爷子坐视不管,我很穷,但是我有力气,我愿意在他困难的时候去推一把,看到老爷子那灿烂的笑容,他高兴,我更高兴,这种感觉多少钱也买不来。

“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 比上不足下有余”,自古至今都是这么个道理,我们总是抱怨缺这缺那,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

生在这个时代是种幸福。

听我爹我娘聊起之前的日子,他们说那个时候吃穿都顾不上,哪里还有心思和闲钱去买自行车。据说那时买自行车都是限量供应,一车一券,要买车,先拿券,不然,就是再多的钱也不行。如果谁家有辆自行车,那绝对是极好的,大家看你的眼神跟黄鼠狼见鸡似的,满是绿光。

现在可不一样了,吃得饱了,穿得暖了,物质丰富了,男士车、女士车、山地车、公路赛车应有尽有。买辆自行车那真是如探囊取物,毫不费力。如果你觉得这些浪费,你还可以骑共享单车,交上押金,每次块儿八毛的也挺乐呵。实在不愿意花钱,你就脸皮厚点,就像我一样,去捡一辆别人废弃的九手自行车,一分钱都不用花。

学车也不用像我那样摔得鼻青脸肿、体无完肤,现在有专门的儿童自行车,孩子连屁股都不用翘,一骑上就会,帅得不得了。

生在这个国家是种幸福。

世界上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轻松骑车的,比如中东战乱的那些国家,早晨心惊胆颤地骑自行车出去,到晚上就不一定有那么好的运气回来。而在中国,你只要不抢劫、不犯法,就算是你吃饱了撑的、没事骑车瞎溜达,也无人敢动你。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我们应该很幸福,毕竟很多非洲国家吃饭都成问题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只有相对的幸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活一世,活的就是个心态,而心态一定要平衡,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既可以享受最好的,也可以承担最坏的,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3

如果是平常骑车,你学会了身体的平衡,也懂得了心态的平衡,那么乐乐呵呵、舒舒服服骑一辈子大抵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天上总有风雨,地上总有坎坷,世事总有无常,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总是愿意在你舒舒服服的时候给予猛击,打破平衡,这时候你的身体不仅会失衡,心态也会失衡。

冬天到了,你说冻得不敢出门,我对你说:“别怕,迎着寒风,快速地蹬车子就会暖和起来”,对待困难也是,你不能逃避,你得行动,它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你得知道与它和解的方式,寻求一种平衡。

你不喜欢冬天,肃杀寒冷;你喜欢春天,鸟语花香。可是没有冬天的肃杀寒冷,怎么能够衬托出春天的鸟语花香?或者更深层次地讲,正是因为有了冬天的肃杀寒冷,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春天的鸟语花香。冷暖之间是种平衡,冬春之间也是一种平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这个冬天,天很冷,雪很多,我骑车的时候,不时地就会跟风雪打一个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在风雪中骑行,是最难的,因为路上只要有冰,就会不住打滑。

这时候要小心翼翼,遇到有冰的地方慢一些,一方面紧握车把,保持直行;另一方面沉稳蹬车,保持平衡。即便是这样子,也不能保证不摔跤,而且越慢的时候,摔跤就越多,这显然不光是骑车技术的问题,更是心态平衡的问题。

因为在下雪的时候,我的心态失衡的,我老是担心自己会摔倒,引发身体倾斜、腿脚放慢,继而导致车把歪歪扭扭,车辙也随之弯弯曲曲,最终我和车子都失去了平衡,真的摔倒了。

后来,我就放开了,保持一颗平常心,爱谁谁,这样一来,心态稳了,车子也稳了,摔跤摔得自然少了。这个时候不是我们学会了平衡,而是我们重建了平衡,是一种打破平衡之后的再次回归、历经苦难之后的心灵觉醒、战胜自我之后的精神加持。

你不喜欢风雪交加,我也不喜欢,但是风雪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就不来了。我们要做的是勇敢面对,寻找解决方法,不能摔了一次跤,就裹足不前了,那样子只会在风雪里被冻成糖葫芦。况且我们每摔一次就会离家越近,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出生就更不必说了,投胎可真是个技术活儿,根本就不受我们掌控,这么算来我们能够把握住的只有生命这段旅程。这段旅程有好有坏、有晴有雨,但凡能够好好活一辈子的就是有本事的人。

以前我总觉得是我救了你,现在我倒觉得是你救了我,因为你,我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也更加明白活着的意义,这或许就是我们之间的一种平衡。“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潮兴时,我们不妨乘兴而舞;潮落时,我们也落得自在安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走向起落均衡、海平如镜的那一刻,心如止水、不枉此生。

                                                                                                                        爱你的冲浪小鱼儿

                                                                                                                          2018年1月31日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