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 First Light Diagnostics 公司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快速鉴定尿路感染病原的方法MultiPath。该自动化检测系统能在45分钟内确定病原,5小时内提供药敏试验报告,并且无需病原体培养。实验室自制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传统肉汤微量稀释参考法病原药敏鉴定的一致性为93.1%;对临床采集样本检测,该方法与传统参考法的病原体鉴定一致性为98.6%,药敏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2.3%。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待检样本中含有两种细菌,MultiPath平台能同时鉴定出两者的药物敏感特性。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Christian C. J. M. Tiberius 团队设计出将通信信号基站和光缆系统相结合的摆脱卫星依赖的混合光-无线网络(Hybrid optical–wireless network)导航系统。该系统中的基站可以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电信技术发射信号(多重信号传递频率3.96千兆赫兹,带宽160 MHz)对移动物体进行定位,起到“地面卫星”的作用;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则通过光缆连接并执行特定的计时协议来实现。该系统的定位精确度达到了惊人的分米级别,并且与现在的4G、5G通信网络兼容。►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315-7
最近,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转化药学中心 Andrew B. Tobin 团队运用小鼠模型证实M1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受体)活化可以延缓朊病毒病的发病进程。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给发病小鼠逐天腹腔注射VU846(M1受体特异性正变构调节剂)的方式活化M1受体,并监测干预效果。结果显示,VU846使患朊病毒病的小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得到显著提升,存活时间也得以延长。从分子层面讲,VU846降低了神经退行标记物(如ApoE、Tgm1和serpinA3N等)的表达水平,提升了神经突触蛋白(如SNAP-25和syntaxin 1A/1B)表达。虽然只是在动物实验得到验证,该研究还是为控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进程提供了潜在的干预方向。
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Jessica E. Manning 组织的国际团队在柬埔寨地区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检测了30名18岁到45岁的健康志愿者被埃及伊蚊(花蚊子)叮咬后不同时间点的皮肤免疫反应。结果显示,蚊子叮咬早期(4小时),被叮部位的树突细胞和M2巨噬细胞的比例上升,但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比例下降。被叮48小时后,皮肤CD4细胞向Th2方向转化,CD8细胞表现出高水平活化状态。体外分离获得得叮咬部位的皮肤细胞被埃及伊蚊唾液腺提取物刺激后,促炎因子(白介素-2和伽马干扰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虽然试验用的是“健康”蚊子,该研究还是为从免疫学角度控制虫媒病的传播甚至研发相关疫苗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