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锦翼

八阵图演义

锦翼  · 豆瓣  ·  · 2019-12-06 00:30

八阵图本来是诸葛亮行军打仗的排兵布阵的图形,《三国志》上说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陈寿说得很严谨,是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因为八阵之说古已有之,孙子兵法中就有“孙子八阵”,孙膑兵法里也专门有八阵篇。东汉时窦宪用八阵之法大败匈奴北单于,所以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优化。

诸葛亮塑像

但诸葛亮这八阵图是什么?陈寿虽然编了《诸葛亮集》,却唯独没有收录这八阵图,这就更加了八阵图的神秘性。

据说这是因为阵法太过奇妙,堪称当时的核武器。晋的帝王们怎么能允许把这么重要的秘密武器记录在书上呢?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水经注》上记载,诸葛亮研发此阵成功,他自己说:“八阵既成 , 自今行师 , 庶不覆败。”——从此打仗都是胜利,再也没有失败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有没有这么高调姑且不论,但历史证明他这句话是错误的,否则穷其一生怎么也没实现光复大汉的梦想呢?

当然诸葛亮的名头不是白给的,这阵法肯定有其精妙之处。《晋书》上说当时攻破蜀汉,司马昭还让陈勰去学习诸葛亮所创阵法,陈勰后来就就用“武侯遗法”练兵。

八阵图

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时候,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叛乱,大将马隆出师平叛,他行军布阵就是用八阵,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一月时间就斩杀了秃发树机能,凯旋班师。马隆还写过一本《八阵总述》,大概是他实际运用中的心得体会(其实也未必和诸葛亮有关)。东晋末年,刁雍被刘裕迫害,逃到了北方,他大概就偷偷带过去了八阵图,在北魏,他用八阵图打败来犯的柔然。

所以,这么厉害的兵法,如果给别有用心的人学会了,拿来对付朝廷,岂不是自毁长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作为秘籍,只供内参,外人不能随意阅读。

秘籍一般人接触不到,但是八阵图遗址却可以随便看。

可能诸葛亮推演八阵图的时候,先用石头做的模拟,所以就留下几处石头遗迹。最有名的有两处,一在定军山,一在重庆奉节。两处遗址都是一堆堆石头垒成,分为八行,行距两三丈,自成图形,神秘莫测。

既然八阵图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为什么不把这遗址也破坏了呢?

原来可能有两个:第一,这石堆充满了魔力,毁坏不了。第二,光看遗址,没有兵书介绍,根本学不会。

八阵图遗址

东晋的时候,桓温伐蜀,见到鱼复平沙上的八阵图遗址,没有人认出来这是什么。只有桓温看出一点玄机:“这是常山蛇势。”出现这种情况,大概就是因为只有桓温这样的高层才能阅读到八阵图兵法,其他人看不到书,所以见到这些石头也就一头雾水。

其实后人一直怀疑桓温是否也看懂了,因为他说的常山蛇势,只是一句泛泛的话,所谓常山蛇势,出自《孙子兵法》,说善于带兵之人,要如率然之蛇。这种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打它的头,它的尾巴就来救援,打它的尾巴,则头来救援,打它的中间,则首尾都来救援。因为这种蛇出自常山,跟常山赵子龙是老乡,所以称常山蛇。

孙武举蛇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用兵要首尾相顾,到了桓温时代,这是将领带兵的一个常识,他说这八阵图是常山蛇势,也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显得自己很懂的样子。

当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这堆石头就越加神秘,特别是这石头还跟诸葛亮这么一个有故事的人有关系。

东晋人的眼里,这石头堆简直就是一个法阵,传说这石头堆里有常有鼓甲之声,天阴就更响。记载这件事的人叫干宝,他最有名的书是《搜神记》,但这件事神乎其神,他却不是当神话说,而是当成正史收录在他的《晋纪》里。看来作为当时社会精英的干宝对诸葛亮的神异也是深信不疑的。

既然是八阵,不能没有名字。

八阵图示意图

这方面我以为要感谢桓温,如果不是他点出了一个常山蛇阵,为后来编故事的人提供了灵感,这八阵图多半要按照八卦来命名了。但是桓温指出了蛇,就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八阵命名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

八阵名字主要出现在隋唐时期,李世民问李靖搞不懂这八个名字的含义。

李靖不亏大军事家,对此解释说:”这都是外行的误解,为了彰显神秘性,故意用这么不着调名字,所谓天地风云原本是队旗,龙湖鸟蛇不过是便于记忆取的名字。“

李靖不愧是大唐战神,见解果然高人一等。这事记载在《李卫公问对》里,这本书是李靖回答李世民问题的记录,李世民就兵法问题提出种种疑问,李靖一一解答。他们两个言语里,涉及到八阵图的内容有很多,李靖对八阵图的历史进化做了一番详细的讲解。

按照李靖所言,八阵图的创始人应该是黄帝。轩辕司令这一生征战杀伐无数,晚年写出来一本军事专著《握奇经》,又叫《握机经》。

之所以有两个名字呢,李靖说因为奇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机,所以有时就写作机——原来是错别字造成的。

但军事家的事,怎么能叫错别字呢?

李靖说这个奇就是机,战场上出奇兵就是要把握战机,两个字的含义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握是把握的意思。

怎么把握战机呢?阵法很重要!

李靖说黄帝最初创造八阵的灵感是井田制。井田制中间为公田,四周为私田,正如行军打仗,四周是大将率领之兵,中间是主帅所掌之军。但是黄帝初创时,只有五阵,因为他只考虑四个方向(加上中间,正好五个),没有想到四个角落。

当然这套阵法一直在进化之中,第一个加以改进的是姜子牙,他创立了太公阵法,借以荡平商纣余孽,也得封齐国。他的齐国好像专门为这套兵法所立,后来齐国的大司马田穰苴,详加研究,创立五行阵,为齐国捍卫疆土;再后来名相管仲,整理太公兵法,帮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

到了诸葛亮手里,他集其大成,创立八阵图,取得了重大突破,把原来黄帝的五阵改为八阵(其实应该是九阵),增加四阵便是井田那四个角。当然诸葛亮不是终点,这个阵法又传到了李靖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手里,随后又到了李靖手里,李靖又再次改进,创立简单易操作的六花阵。

这一番下来,让人大为咋舌,这一套阵法上下数千年,无数名将付诸心血,其威力可想而知。

说得这么热闹,但太不可思议了。

井田制有没有都是问题,很多人都怀疑井田不过儒家的乌托邦,黄帝发明井田制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想不到他老人家还能二次创作,在军事上衍生出一套阵法。而且即便真的有井田制,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在春秋就瓦解了,而由此派生出来的阵法竟然惠泽百代。李靖这想象力不亚于人们后来把他说成托塔李天王,还生了一个哪吒儿子。

实际上,一直有人怀疑《李卫公问对》是一本经过后人篡改的伪书,李靖和李世民两人可能谈过话,后人觉得不太符合自己的想象,于是在里面进行各种改,借李靖的名头,夹带自己的私货。

更离谱的是,李靖提到的黄帝专著《握奇经》在唐朝也出现了,但是书上写的作者是风后——黄帝手下的大将,当然也算是皇帝所著了。整本书共有三百八十四个字,基本上就是在解读八阵图。这在学术界是公认的伪书,朱熹认为这就是唐玄宗时期李筌伪造的,李筌是个上了《神仙感遇传》的人,他年轻时修道,在嵩山虎口岩得到一个玉匣。上面写着一行字:大魏真君元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寇谦之那是南北朝著名的道士,李筌赶忙打开玉匣,内有一卷轴,展开看去,竟然是《黄帝阴符经》。李筌说他就认真拜读,但是读了上千遍,也不明白含义,后来他到骊山去,遇见一个老太太在诵读此经,显然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骊山老母了。骊山老母为他详细讲解了经书含义,李筌茅塞顿开。出山入仕,撰写《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本想在大唐一展将略,无奈李林甫妒贤嫉能,只好再度入山,此后不知所踪。

从这个神奇的故事里,就可以看出李筌满嘴跑火车,什么得到《黄帝阴符经》,什么骊山老母讲经,不过是抬高自己的噱头。伪造《握奇经》更是如此,他的《太白阴经》就是一本兵书,里面阵图一卷,涉及到八阵图。要说服别人自己真不是瞎编的,就必须让人相信自己得到了黄帝秘传。

李筌估计自己画了风后八阵图,送给当时的文学家独孤及。独孤及跟大多数文学家的毛病一样,食古不化,盲目迷信上古一切,一见此等古物,就大为震惊,写下一篇《风后八阵图记》来颂扬此事,为别人的造假背书。

根据他们的描述,八阵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分别是: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名字上相互对偶,更富文采,更容易让人相信很有威力。独孤及还举了例子,他说项羽学此道,万人难敌;黥布得此术,九江为王;汉武有此图,犁扫匈奴……这几个排比句,大大增加气势,外行一看就信了。有趣的是,他没有提诸葛亮,说了这么多道听途说的话,独独不提正史上有记载的——不知是鄙视孔明,还是学养不够。

但独孤及这篇文影响可不小,在唐朝就被刻成石碑立在立在河南密县的云岩宫。传说这里是黄帝在和蚩尤作战前练兵之处,想必也是他和他的战友风后一起研创八阵图地方。让后来的人到在此处,一看石碑,不由自主就信了,原来真有风后八阵图。

宋朝的赵官家就相信八阵图很神奇,还让人专门研究学习。

八阵图就这样成了一门玄学,完全神秘化了,这这个神奇的故事走向很符合大众期待,流传更广。而作为遗址的那些石头,必然要有更多的神话产生。

诗圣杜甫就见证过一个。

杜甫晚年流浪到四川,在鱼复平沙见到八阵图遗址,激动得写下一首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里的“江流石不转”便是一个神话,说的就是江水怎么冲刷,这片石头能一直保持形态,不会移动。不过有人说老杜才没有那么神道,他这里的石不转用的是诗经里“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形容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坚如磐石。但是八阵图遗址不是磐石,而是小石头。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说“有亮所造八阵图……皆累细石为之”。

鉴于这首诗历来有争论,特别是遗恨失吞吴,老杜到底说诸葛亮的恨是什么?历来学者见解不一,吵吵闹闹,也没有争出个是非来,成为学界公案。

那么我们让诗豪刘禹锡可以作证。

刘禹锡曾到夔州任刺史,《唐语林》说他登高下看八阵图,系细石垒成,五尺高,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阵形箕张翼舒,鹅形鹤势。春天,雪消水涨,石头就被水淹没。此时江水滚滚而下,声如雷吼,势如马奔,巨石大树都随波漂浮,但是却奈何不了这些小石头。冬季水枯,万物显露,都不复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刘禹锡深入思考了一下这是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一是因为这石头是诸葛亮所垒,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是因为八阵图是诸葛亮从姜太公《六韬》里学来的,姜太公那是何等聪明之人,智商高可封神。诸葛亮以忠诚之心行神明之事,感动上天,保住石堆。

刘禹锡激动地写下了《观八阵图》: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波涛无动势,鳞介避馀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不光是波涛无奈其何,就连鱼龙都要避开。

这片石头在诸葛亮和姜子牙智慧与忠诚双重光环的照耀下,已经脱离物理学规律了。

宋元的时候有人还真的找到石头不移动的“科学”原理:因为有八百万垓星官在这八堆石头上。这事记载在《三国志平话》上,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在危难之际摆下此阵,吕蒙一见就大吃一惊,说这阵法按周公八卦所摆,诸葛孔明以周天行法,派驻八百万垓星官在此石堆之上。

《三国志平话》上语言粗讹,什么叫垓星官,我也不清楚,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和八百万连读,垓是个数量单位, 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兆兆为京,京京为垓,八百万垓星官都压在那堆石头上,我想不通是怎么盛得下的,但我理解了为什么江水冲不走。这么多星星在这里,诸葛亮才是圣斗士星矢啊,随手一挥,那就是天马流星拳。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在危难之际摆下此阵,吕蒙和陆逊一起撤兵了。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去掉了星官的说法, 他让陆逊困在这石堆之中,真正彰显了这片石头的厉害。

说来可笑,诸葛亮八阵图本是兵法,千余年来,经过不断渲染,唐朝之后,成了传说中的神术,在战场上没有立功,最终在文艺界为中国小说创造了新的题材。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请勿转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