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山花开
一个爱书的人,希望用拆书、书评和读书笔记,传播书香,芬芳生活; 愿爱书的人携手同行,书山为屋勤为径,文章有神交有道。 公众号:书山花开
今天看啥  ›  专栏  ›  书山花开

忌妒的泥淖,人性的寒意——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书山花开  · 简书  ·  · 2018-08-07 20:49

文/书山花开

图片来自网络

看过《天龙八部》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丐帮的马夫人。

正是因为她让大名鼎鼎的丐帮帮主乔峰名誉扫地而被人视为寇仇,最后难容华夷而毕命于雁门关外。

她和乔峰有什么恩仇吗?

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话,仅仅是因为她自觉漂亮而人所仰慕,可乔峰却视若不见,因而深感不平,心怀恶意,而伺机报复。

一个小小的恶意,吞噬了她的整个灵魂,而让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也就此走向悲剧的人生。

东野圭吾的小说,题目就叫《恶意》。

野野口对作家日高邦彦,也没有深仇大恨。

相反的,作家日高一直关照着同学野野口,甚至在野野口作为学校黑恶势力的帮凶而对日高肆意凌辱时,日高也选择宽容,并不记恨于他。

在日高成为作家之后,不计前嫌,悉心提携,改稿、将其引荐给编辑,让野野口朝着作家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野野口怀着的妒忌之心,难以泯灭,尤其在被确诊为癌症而时日不多时,更把这个恶意无限扩大。

杀死日高,尚在其次,关键要把对方搞臭,让日高死后身败名裂。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他精心筹划、长期准备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一开始野野口以日高朋友的身份参与案件,用手记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塑造着日高的形象,有意引导着侦查的方向。

以嫁祸的手段,日高“毒杀猫”这一恶毒的形象,作为初始印象,带给初次接触案件的警察和初次阅读故事的普通读者,以为虽为畅销作家,日高的狠毒性格深藏于心,还是可怕的。

这只是开始,接着需要塑造日高以更为不堪的形象:他其实没有什么才能,以卑劣的手段迫使野野口作影子写手,这样一来,日高所写的作品,是剽窃,而日高的行径更令人发指。

用什么手段胁迫呢?即明知野野口与日高的妻子有染,而假装不知,并诱使野野口杀人,在野野口将要杀人之时录像,并将其所执的凶器拿下作为证物。这样使得野野口,无力遁逃,只得甘心做影子写手,任其驱使。

而要做成这样的案子,野野口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抄写日高的几乎所有的作品,手指都起了老茧;为了录像,为了将自己和日高的妻子有染的样子做得有模有样,都煞费功夫。这里颇有点苦心经营和牺牲一切的精神。

这样长期苦心经营而一直没有下手是需要等待时机,而日高的作品《禁猎地》作品惹起当事人的争议,怕事情败露,在日高将要出国之前,野野口就痛下杀手,结果了日高的性命。

“你无法忍受就这么抱着对日高的恶意而离开人世,而引燃这股恶意的,是日高握有你过去的秘密这一事实。”警察加贺对野野口说。

握有什么秘密呢?日高为写《禁猎地》而采访到一些事实,并得到一张照片:拍的是藤尾正哉强暴初中女生的画面,而按住那个女生、协助藤尾正哉施暴的是野野口。

按照日高的性格,以及一直对野野口的关照与提携,日高决不会揭发野野口,这野野口很清楚,但“恶意”折磨着他,使得他必须败坏日高的名声,败坏日高妻子的名声,这样才能满足内心的愿望,才能心无遗憾地离开人世。

这部小说如果先看最后一章“真相之章”的话,前面的就不用看了。如果从头开始看,你就会觉得故事似乎很复杂,因为你就会被野野口带着走,先对日高印象不好,然后觉得野野口很无辜很无奈,甚至觉得他和日高的妻子有染,也情非得已,到后面发现日高居然剽窃作品而逼迫他人写作而自己沽名钓誉,觉得更是可鄙,那日高的被杀,也算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了。

直到“过去之章”通过采访相关的人员,从他们的口中才将日高的形象从看似矛盾而逐渐还原真实。

到最后“真相之章”,野野的真实嘴脸,彰显无遗。

令人觉得悲凉的是人性的弱点,人的执念。

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里有一个情节令人难忘:文革期间,人们纷纷起来批判高女人,就是因为“看不惯”:这样比例不协调的夫妻,结合本身就不正常,而且还那么恩爱,肯定有问题。为此一念,非把人批斗死就难以让自己的心灵宁静。

一个恶意,一个恶念,一点执念,足以扭曲人的灵魂,改变人的一生,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破坏。这是该小说带给人的启示。

东野小说往往就是这样:以侦破和推理的方式,带来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而回味其中,可以感受到小说通过极端的案例,引人反思,从而理解作者的苦心孤诣,获得深切的告诫和温馨的提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