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傲世万年雪

欲望从何而来?——解读《乡土中国》十三

傲世万年雪  · 简书  ·  · 2019-02-08 22:53

乡土社会中的人是完全依靠欲望来行事的,我们有一句俗语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仿佛乡土社会下的人们一切的行为都是由生存的欲望来支配的,其实这样讲并不全面。

欲望究竟从何而来?究其原因,我们将在《乡土中国》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中找到答案。

人类的行为是有动机的。人类一是通过意志控制行为的边界,二是通过欲望在取舍之间有所依据。欲望规定了人类的方向,人先有欲望,后有行为。为了保持人类的生存和延续,我们通过意志规定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从社会角度上讲,我们的行为是否可行,必然要有利于社会的完整和持续,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解释并没有如此的“高大上”,男女之间恋爱结婚生子,如果让他们说这是为什么?他们终不会说是为了社会的延续,总会说些“为了爱情”之类的话语。

也许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从欲望到行动的行为,也正好切合了生存的主题,仿佛一切都是浑然天成的,那还不是欲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存吗?

在文中作者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有驱鬼的迷信活动,他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存吗?不是,世界上没有鬼,他们只是为了驱除内心的恐惧。

文中引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欲望不是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乡土社会下的原始状态下,人类是先有行为,后有思想。乡土社会通过经验的累积,完成了他们说的过去的自然选择。而乡土社会通过自然的传承,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这就是文化事实。

就好比我们北方人吃大蒜,如果问“你为什么要吃大蒜?”他会自然而然的说,这是我们从小养成的,究竟为什么,他也说不出来的,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乡土社会下的人们产生的欲望,是社会的潜意识,你只有通过继承,才能使用这种社会。

而我们现代社会,已不是完全由欲望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我们是有计划的,是根据需要来规定行为,从欲望到需要,是乡土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