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尤堂主孙鸿伟
孙鸿伟,“太极智慧”传播第一人,太极内功/混...
今天看啥  ›  专栏  ›  无尤堂主孙鸿伟

太极心法:一个内心清净的人,又怎么会没有好的风水和时运?关于心法、智慧与风水!

无尤堂主孙鸿伟  · 简书  ·  · 2021-03-22 14:40

原创 孙鸿伟 心路通慧 今天

一个内心烦躁的人纵然身处幽静之所,他也是狂躁不安的,风水、能量、幸运又怎么可能光顾他;一个内心清净的人,虽然深处闹市,他的世界还是清净的,他又怎么会没有好的风水和时运。无论是追求幸福、宁静、安全、丰盛……都到你内心去寻找吧,生命的一切奥秘都隐藏在那里,无尽的资源和无穷能量也潜藏在那里,更重要的是那里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宝藏。

一、“太极心法•正念”:意味着心安神宁、纯然觉知的快乐。

太极修习者不只是舒展身体、抻拔身体、易筋易骨的身体正位层面的锻炼;太极也不仅是能量增益,真气运行的习练;太极更不仅仅是个体防卫御辱的格斗技术方面的训练……实际上,太极更是关于心灵(灵性)层面的净化和提升的修炼。所以,不仅要修学太极拳法、功法、推手格斗技法,更需要学习太极心法——即以实修实践为目的太极哲学,学习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感官、意念乃至于思想...

二、“太极心法•收摄感官”:锁心猿栓意马。

所谓“收摄”,收是去除造作,摄是有效管控。只有当人的感官诸如眼睛、耳朵、舌头、嘴巴、肢体、生殖器被控制住了,才能开始下一步太极止观实修。

依靠感官收集到的外界各种信息,最后会储存停留在心意中,这个过程也是信息被加工和身心反应的过程,这种信息反馈往往是以身口意三个方式(感官往往参与表达)表达出来的,控制不了舌头就控制不了说话的冲动, 有人形容控制不了舌头的人,就像聚集在垃圾堆里觅食的乌鸦喜欢呱呱叫,基本属于无效沟通,只会招来听者的反感,而高贵的天鹅优雅沉浸在平静的湖面。我国有句俗话“狂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露齿”,你看,真正有实力的狮子老虎在捕猎前,又何曾乱叫?

所以表面是收摄感官,而本质上是让“真心自性”做主起用,使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眼耳鼻舌身器悉皆安稳,处于“真我”自在“控制”之下,而不是让欲望、情绪和情感支配自己身心。

三、“太极心法•止观”:使人洞察“自我”的秘密!

太极止观正念训练是一种唤醒并恢复“纯然觉知”的一面明镜,来帮助修习者净化心灵、清净欲望,恢复内在力量的最佳工具,可以清除灵魂上虚妄客尘的蒙覆,进而唤醒纯粹而本真的知觉,将生命原始的物质欲望本能,转化并提升为对生命纯粹的灵性精神净化与进化的圣洁而美好的向往。

觉知什么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说,留意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是为了和平,还是为了制造混乱;是带来更多的爱和喜悦,还是带来更多的恐惧。

保持纯然觉知,而不评判;如实知见一切,而不迎接或拒绝。如水一样、如海洋和天空一样,平等包容一切,温柔平和地接纳,为自己的心灵铺开一条“自我认识、自我解构、自我重塑、见到真我自性”的宁静的回家之路。

四、“太极心法•心印”:走上合一之光明大道。

“嗜欲深者仙机浅,事师不恭得印难”,极少数的大根器修行者,可以依靠自力顿悟而圆满究竟觉醒,用孔子的话说这就是“生而知之者”,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需要经过“道经师”三宝的摄受和加持,而“太极心印”就是这样一个依靠传承和祖师加持而获得极大修行助力的方便法门,只有那些忠厚老实,性情沉稳,心意平和的才能修习“太极心印”,因为具有以上这些品性的人,心中没有贪婪、痴迷和各种欲望,依止一位真正的具德导师,虔敬地服务,追随导师,在导师的指引下,开始修习“心印心法”,这样的人不会走入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修习心法容易获得大成就。

圣人道祖老子告诫说“塞其兌,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兌,济其事,终身不救”,一个人的心灵,只有不为滔滔不尽的欲望洪流所裹挟驱使,反而一如能尽纳从涓滴细流到百川之水的广阔无边际的大海,平等包容一切,和光同尘。如此修行者才能达至平和;而试图满足自己的物欲之人,则永不能达到。

太极心法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心灵从自我束缚和障碍的烦恼苦中得以解脱,换句话说就是“以无上的慈悲和智慧,解放自己的灵魂使其获得究竟的无害的自由,令其安住于道心不二的自在”,具体包括以智慧净化自己,下决心让心意的主人(自性真我)回归正位,从而实现有效控制整个生命,避免不知不觉中随世俗主流观念的影响追名逐利,同时也摒弃对感官享乐的追求。对于当下一切既不贪恋亦不憎恶;对于过往的一切,既不纠结亦不悔恨;对于未来一切既不期望又不恐惧…深居幽僻之地或安住喧嚣闹市,悉皆为当所为,随顺因缘,接应得宜得体。保持食物适度需求的如实觉知,调节饮食,使摄入营养能量收支平衡。控制身口意(躯体、心意和言语)的力量,使之常入真定,超然、清净、无害,摒除虚妄假我,清除身口意方面自傲、色欲、嗔怒和虚假的习性或习惯。不追逐、不索取、不接受贵重的物质性钱财和物品。破除虚假的“所有权”的概念束缚,平静恬然。这样的人必升至自我觉悟的境界。

五、“太极心法•出离心”:入道实修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当一个人被“灵性知识”净化后,就要保持在善良无害的形态中。这样,他就成为心意的控制者,长处神定之中。 他不会执著于感官满足的对象,在活动中无所谓依恋与厌憎。这样一位超脱之人自然可以深居幽静之地,而丝毫不觉丝毫孤独;也自然可以随缘居于繁华都市喧嚣之中,不迎不拒,为当所为,处处得宜得体,应物自然,没有一点点烦躁厌世的消极倾向,相反,他以感恩对待一切顺逆因缘,以时时反省察觉自身不足并提升净化弥补,以服务奉献来实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总之,食不超过需,用不超度,善于护持控制躯体、言语和心意的一切活动。

关于自性真我,《六祖坛经》中有:“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本性是佛,舍此无别佛”,此“物”即自性之“至真、全真”,舍此一切皆虚妄幻假,《红楼梦》中曹雪芹作一首《嘲顽石幻相》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自性真我显现,意味着他不再有世俗“假我”的概念,换句大白话是,不再执著于“自认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世俗自我”。因为他不再把物质躯体当成自己,不再把名字当做自己,不再把年龄当做自己……也不再把追求并获得大量物质事物,更不认为这些可以装饰或荣耀自己。他没有躯体化生命概念,所以羡慕世俗名利虚荣,满足于引领灵性净化、提升的生活,不因感官得不到满足而嫉妒、嗔怒,也不会为获取感官对象而费尽心思。这样,当他完全脱离假我时,对所有物质事物及其衍生世俗价值无所执迷,更无贪爱依恋,这就是“道心”觉悟境界,是所谓“开示悟入”中“入佛知见”的基础。当人脱离物质化生命概念,就会顺境不喜,成而不恃;逆境不烦,激而不恼。当一个修行者,在上师的引导开示下,经过诚敬听闻,如理正思维,面对毁誉荣辱,尤其对于物质身体和物质世界,不再好奇贪求,不再患得患失,修得如此“出离心”,就可以“入道实修”了。

六、“太极心法•心灵再造”:从“觉知”到“觉醒”,从“自然”到“自在”,并非遥不可及。

和“太极无尤堂”总教练孙鸿伟老师一起研习传统太极经典知识,向孙老师学习来自正脉传承的太极文化精粹,了解真正的太极绝非外在招式动作的演练,也并非常规理解的“防卫自己的格斗技术”或者是“养生保健”的工具,真正的太极是一门看不见的内在“心灵”再造工程...通过这个内在的修习过程,让每个修习者,趣向灵性的解放自在,而不是沉溺于无厌的物质方向追求,从而找到心路,点亮心灯,恢复心觉,打开心慧,觉悟本真,自在生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