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咖啡哥101

由一块钱引发的思考

咖啡哥101  · 简书  ·  · 2019-01-24 02:05

今年4月,体育中考在即,我在六中操场帮阿炽训练1000米跑。休息期间,阿炽在草坪上发现了一枚一块钱的硬币。

捡,还是不捡?

阿炽没去捡,也不想捡,但他叫我去捡。阿炽认为这一块钱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去捡吧,若是自己捡了,反而是累赘。因为自己还得想着怎么花这一块钱,最后可能为了花这一块钱而贴进更多钱。

今年9月,阿涛上了初一。一天早上,阿涛在路上发现了一张一块钱纸币,皱皱地躺在自己身旁不远。

捡,还是不捡?

阿涛没去捡,因为他觉得这钱是别人的,再说自己上学也快迟到了,得赶路。然而,就在阿涛快到校门口的时候,他摸了下自己的口袋,发现自己的一块钱丢了,原来刚才路上的那一块钱是自己的。于是,阿涛又原路赶回,打算捡回属于自己的一块钱。不幸的是,那一块钱已经被人捡走了。更不幸的是,阿涛上学迟到了。我问阿涛,为什么你要折回去捡一块钱?上学迟到的成本不是更高吗?阿涛回答道:“我不考虑那些的,只要是我的东西,就算是五毛钱也得回去捡。”

我想,一块钱可以买一根普通的笔芯,或一根葱,或两包“美味”的辣条。这是目前一块钱的客观价值,但从阿炽和阿涛的做法来看,这一块钱的价值被“扭曲”了。不是被缩小,就是被夸大。这种“缩小”和“夸大”的背后,却有着很合理的解释: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价值和意义。

再更进一步想,这两种现象又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阿炽和阿涛都是我校的老学员,他们的父母都很有教养,家族企业都很成功。前者平时给孩子“灌输”的应该是理财有道的思想,后者平时给孩子“灌输”的应该是自己应得的权利就不惜代价去争取的观念。而这种“灌输”,父母亲并不一定能察觉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