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风的衣裳
生若夏花,死如秋叶。以水为骨,以风为裳。微信公众号 风的衣裳,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如需转载前往 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22321 获取合法授权。
今天看啥  ›  专栏  ›  风的衣裳

醉美红颜 -- 李冶 (下): 大唐最风流浪漫的女冠诗人,一生阅男无数,因何却被皇帝秘密乱棒扑杀?

风的衣裳  · 简书  ·  · 2017-10-22 15:05

文 | 风的衣裳

李冶(上篇)

李季兰终于见到了梦想中的大唐天子,明皇虽年岁已高,但依旧风流倜傥。明皇知其才情,见其样貌,评论她“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

在明皇眼中,季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如果季兰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中年女子,明皇的评价显然会让她心花怒放。可是以季兰曾经的盛世美颜,如今在明皇眼里不过是一个还算漂亮的老太太,这让心高气傲的季兰无论如何兴奋不起来。

当时季兰已经四十多岁,古时那个年纪的女子如果保养不当,应该很显老态了。不过,看明皇的说法,季兰保养得还不错,况且,她本是修炼之人,精通养生驻颜之术。所以,虽已进入不惑之年,还是有几分风韵的。

只是见着宫中的女子一个个娇艳明媚,心里还是酸酸的,不过,还能怎么样呢?

她卓然的才情让明皇十分钦佩,对她很是厚待,留在宫中住了一个多月后安排她出宫。季兰在宫中见证了明皇与贵妃的恩爱,想到自己孑然一身,不免心下黯然。

回想半生,以出众的才情和美丽的容颜周旋于众人中间,虽博得大唐第一女冠诗人之声名,却也因这声名蹉跎了半世光阴。貌也好,才也罢,一切皆不过如此。如今出宫,何去何从?

季兰一时想不好去处,便在长安滞留了下来,这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仓皇间,明皇携贵妃出行避难,长安陷入一片兵荒马乱。季兰辗转流离,仓皇间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躲避战火。

几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再回首已是物是人非。大唐盛世不复昔日繁华,安史之乱初始,贵妃便被迫自缢于马嵬坡,明皇也退位做了太上皇。如今八年过去,明皇已经作古,战火之下的长安满目疮痍。

几年间,季兰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感触颇深。此时她已年过半百,昔日风华正茂、名满天下的第一女冠诗人,切身感到了世态炎凉。世间的人情百态,不过是过眼云烟。曾经的艳遇也好,迷情也罢,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

就连明皇与贵妃曾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蒹葭情深,以帝王的九五之尊亦无法保护心爱之人,常人又能如何?

就像她的一首《八至》诗中所言: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寥寥数语,既看透了世间万物,也理清了夫妻之情,颇有哲学意味。看似矛盾的笔触,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情事理,没有绝对的远近亲疏。夫妻本应为最亲近的人,但纵观世间情事,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

季兰谈过无数的情说过无数的爱,但一生未曾嫁人,经历的感情不是无疾而终,就是始乱终弃。

从诗中,可以看出她的心性,经历了曾经沧海,看破了世间情怀。凡事皆如此,事物都有从淡泊到繁华再复归淡泊的规律,流水带走了落花,终是最后的归宿。

季兰曾经无比绚烂的人生中,写下了众多的诗篇,流传下来的却只有十六首,被收至《全唐诗》。其中多是一些感怀及离别之作,仿佛她的一生都在伤别离。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千年之前的大唐才女看似花团锦簇,实则孤独无依的寂寥之情。

很喜欢她的一首《送阎伯钧往江州》: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杨柳依依,黄了还会绿,大雁列阵,去了还能回,可是为什么人就一去不复返了呢?人生宛若一叶孤舟,在无边无际的水面上漂泊,不知何处是岸,何时是归期。一世的才情,半生的艳名,这一叶孤舟,又载得动几多愁?

六岁因为一首《咏蔷薇》,被父亲一语成谶,似乎一生都在谈情说爱,一生都在合合分分。她真正的情感归宿在哪里?想来,唯有陆羽一人曾经真心相待。而在这些男人中,她似乎对陆羽最是薄情。或许,人总是喜欢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却往往忽略了身边唾手可得的幸福。

她爱风流才子的貌,而貌这种东西最是靠不住,他能以貌吸引你,也能以貌吸引别人。她也爱他们的才,然而,他们在为她作诗言情之后,亦可以再为别人作赋说爱。

其实,她经历过的那些所谓情爱,大多不过是满足了男人猎艳的心理,如果猎艳的对象才貌俱佳,更会为他们添加一些被人艳羡的资本。唐朝的道观,很少出贞洁烈女,那些男人又岂会不知?可去道观猎艳的,又有几个是去选妻子的。说白了,不过是找一个红颜知己,作为填补内心情感空虚的精美装饰罢了。

同为大唐女冠诗人,相比薛涛,季兰诗情还在薛涛之上,但人品的孤清却远在薛涛之下。薛涛曾为歌妓,后来因与元稹相恋遭弃亦能独善其身,品格高洁地过完一生。

相比鱼玄机,季兰诗情也要高出一截。她们的经历和对待感情的态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游戏花丛,蜂飞蝶舞般交游于各种声色场所,用所谓的诗会来凸显自身的价值。所不同的是,季兰从小出家,入道后体会了男女之情爱,生性浪漫多情,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而鱼玄机是因李亿的抛弃不得已入了道观,从而看破红尘放纵一生。

季兰的出生年代相对较早,正是开元盛世,经历了世间的繁华。她们都曾与朝廷的官员来往频繁,但唯独薛涛一人,可以令诸多的官员尊敬和推崇,这与薛涛高洁的品性是万万分不开的。

鱼玄机因妒杀婢女被处死,仅仅二十几岁便香消玉殒,而李季兰,虽然寿命不短,却晚景凄凉。

多年以后,唐德宗也慕名召见了李季兰。德宗也像当初的明皇一样,盛赞了季兰的才情和依稀可见的美貌。可是,虽然安史之乱已过,朝政却依然不稳。公元783年,发生了泾原兵变。曾经的节度使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784年,又改国号为汉,年号为天皇。

朱泚此前与李季兰有过来往,自立为帝以后,为了给自己树立威信,把一些文化名人召集起来,令他们上诗为他歌功颂德。很不幸的是,李季兰就在此列。

不知是否出于胁迫,李季兰赋诗赞美新朝,大抵是万物祥瑞、天下归心之意。不过,朱泚本人不堪大用,很快,就被唐德宗的兵将平复了叛乱而被杀。

德宗回归长安,开始肃清叛臣。得知季兰曾为朱泚上诗,大为震怒,下令将其乱棒扑杀。棒杀是秘密进行的,可能德宗也觉得对一位颇具盛名的古稀老妪如此刑罚太过于残忍吧。

可惜李季兰,才情卓绝,半世荒唐半世孤单,被誉为大唐最风流浪漫的女冠诗人,半生的情场得意,一生的才女声名,如今却惨死在乱棒之下。

她以诗开始了风情的生涯,却也以诗结束了风烛的残年,最终还落了一个逆臣的骂名,可谓晚节不保。所以说,她的结局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中最凄惨的一个。

鱼玄机虽也被处死,是为情而死,起码没有被人唾骂;刘采春出轨元稹,虽最终不知所踪,投河也好、被杀也罢,也好过被以叛臣的罪名而诛杀;而薛涛,则出淤泥而不染地在世间平安终老。

论才情和出尘的容貌,李季兰都居四人之首,出生年代最早,生平情感经历最为丰富,虽活得最为长久,却结局最为凄惨,想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之事,众说纷纭,处身事外,又有几人能够说得清呢?都说陈世美负了秦香莲,可是如今已有人为陈世美正了名,陈世美便成了千古奇冤。

前有白起,后有袁崇焕,太多的人生命繁华到极致,却以悲剧收场,其中有小人作祟,有自负误事,焉知季兰之罪不会另有隐情?

幸好,一些史料还有记载。经考证,一叫徐俊一叫荣新江的两个人,发现俄藏敦煌文书中有唐蔡省风《瑶池新咏》残卷,李季兰居首位,记载着她的多首诗。其中一首《陷贼后寄故夫》:"日日青山上,何曾见故夫。古诗浑漫语,教妾采蘼芜。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苍黄未得死,不是惜微躯。"

诗文原意为思念前夫的女子欲见前夫而不得,借用古诗《上山采蘼芜》,诉说了新人不如旧人的观点。结合诗文名字和季兰生平,分析出这首诗表面是思念前夫其实是怀想故国的感情。想她一介古稀老妪,面对强敌,手无寸铁又能作何?

“苍黄未得死,不是惜微躯”这一句更深地表明了心迹,卑微的生命本就没什么珍惜的,不是舍不得以身报国,只因事发突然,未及反应,兵变就已经发生。

不是为她鸣冤,亦非为她正名,只想用微薄的文字来记述一位女诗人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她的情感历程和对待感情的态度,我没有在那个时代生存的机会,不能简单地说对与不对,只能通过一些史料和传说来还原她的几分风采。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年代,无论是婚姻还是服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比现代还要开放。只是,即便行为开放,普通女子的地位又怎能同现代相比?

古代女子想更好地生存,还是需要仰仗男人,生活如是,感情亦如是。即便如上官婉儿和薛涛,本身为朝廷官员或者与官员有诸多联系的才女,也很难逃脱命运对女子下的魔咒。上官婉儿曾经重权在握,最后也是不得善终,而薛涛以她为人的低调和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性,虽孤独终老,却不失为一种生存智慧。

而李季兰,以她的行为,并非像鱼玄机那样遭人遗弃看破红尘。其实鱼玄机又何尝真的看破红尘,真的看破,又怎会因情杀人!季兰是真的多情,道观的不清净是外因,性情上的热烈奔放是内因,这样的女子在各朝各代都有。

她们天生感情丰富,不会一棵树上吊死,走了朱放,还有阎伯钧,前有陆羽,后有皎然,甚至还有崔涣、刘长卿等等,玩得起高雅,也搞得了戏谑。说她薄情,她深受感情的伤害,说她多情,她以真心对待每段感情。她并非游戏人间,她也渴求真正的良人。无论是朱放还是阎伯钧,一走了之以后,她都痴情相望。

历史不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不知道,如果她的父亲当年没有送她去道观,她的人生轨迹是否会不一样?如果她遇到了一个与之相爱终老的男子,她的人生轨迹是否又不一样?

时光如水,那些远去的身影都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朱放、阎伯钧之流过起了自己的日子,恐怕早已将这个红颜才女忘却了;皎然修心养性,终成一代诗僧和茶僧;而陆羽,真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心里始终装着这个叫李季兰的女子,终生未娶。

784年,当李季兰被杖毙的消息流传开来,陆羽悲痛不已,写下悼念诗篇《会稽东小山》: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诗中饱含悲情,月色寒凉,一声声悲切的猿鸣映衬着他哀伤的心情。心仪的女子已随东流之水消逝而去,他睹物思人,却再也不见曾经的风花雪月和浪漫柔情。

翌年,陆羽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去往江西上饶过起了隐居生活,流传下来的仅有几首诗和一部《茶经》,《茶经》为陆羽、李季兰、皎然和尚三个人共同的心血而成。

斯人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史料中的文字一排排、一列列记述了他们的生平。掩卷沉思,一个容颜绝美,神情洒脱,颇有仙风道骨的女道士,就那般鲜活地立于眼前。她明眸善睐,出口成章,清雅地谈着情,又豪放地说着笑。最后自顾自地说着:“你们不懂我,罢了,罢了!”

待想细看,却见她悠悠然而去,唯留下一阵诗意的馨香!

(全文完)

后记:关于李季兰,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相互之间不能佐证,存有许多矛盾的地方:

如她的出生年份,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如她的初恋到底是朱放还是阎伯钧;如关于陆羽的童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寺庙中长大,一说是被送往季兰家寄养;如她和皎然和尚到底是不是情人关系,皎然是开始时便婉拒于她,还是后来禅心入定才逐渐拒绝的;如李季兰被唐明皇召见,一说她在宫中待了月余,一说她还在路上时就已经发生了安史之乱,根本没有见到皇帝的面......

诸多的存疑之处不知以何为依据,我分析整理了合乎逻辑关系的事件,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这篇文章,历史的真相无从知晓,但这个女子的大致生平确实如繁花般妖娆多姿!

本文为风的衣裳原创,拒绝不署原创作者名称的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谢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