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料先生有料

指数型成长,每个人都能践行的“复利思维”

料先生有料  · 简书  ·  · 2021-04-23 18:45

大家都应该听过,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

说的就是“复利思维”,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实现指数型成长。

那,怎么做呢?

不管你有没有自己的“复利思维”,希望今天的分享都能给到你帮助。

分享源于 杨涛@屋里涛说 对我的启发,结合个人经历,形成分享的内容。

复利思维的三大必杀技:技能、金钱、影响力。

1、技能

首先要明确的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掌握了某些技能,想想你掌握的技能:

比如写作、编程、炒股、管理、教学、英语、厨艺、开车...

评判技能有多个维度,比如熟练程度、领先程度、赚钱程度、自己热爱的程度...

这都不是今天想探讨的,我想说的是,技能的复利程度。

评判的标准很简单:你以某项技能为生,在你强化它的过程中,能否让你越来越轻松的赚到越来越多的钱?

比如你以厨艺为生,可能你做的是厨师,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厨艺哪怕登峰造极了,可以拿到最高工资的厨师,然后呢?极限很难打破,所以这项技能是非复利技能。

比如你以写作为生,可能你做的是作家,正常的情况是,你写得越来越好、灵感爆棚,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 你花一份时间写的书,可以卖上百万上千万本,而你还可以写出更多这样的书,理论上收益就是无限的,所以这项技能是复利技能。

非复利技能也可以打破天花板,比如你去开厨师培训,培养更多优秀的厨师;比如你去开直播教学,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技能,那么你花同一份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就源源高于“厨师”这项工作。此时,你已掌握了新的一项“复利技能”。

总结一下,

复利技能,是未来可以创造出无限收益可能的一种技能,如果你的技能符合评判标准,那就不断深挖下去,让自己更领先、更有价值;

如果是非复利技能,就去思考,怎么去做“技能迁移”,利用现有优势,去创造出新的优势,给自己一个“第二增长曲线”的可能。

2、金钱

金钱的复利,其实很简单,就是“钱生钱”。

那就是投资?理财?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首先是投资自己,在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基本上没有你学不会的、没有你搞不懂的。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知识付费,通过付费门槛让自己过滤掉大部分无关紧要的信息,而且付费也是对内容的价值交换和内容提供者的最起码尊重。

不管是内容本身还是内容平台,通过付费都可以让你快速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但一定是按需付费,你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吧?

其次是放大效应,这其实是商业的基本逻辑,大家都知道,利润 = 收入 - 成本,如果你的成本是1元,收入是1.5元,那就可以赚到0.5元,如果放大1万倍甚至更多呢?

这也是很多连锁店的基本逻辑,包括很多老板也是这样操作的,多开店、多招人、多进货...,成本虽然增加了,但利润也增加了呀。

当然,前提是你的商业模式确实是线性的。

最后才是“钱生钱”,不过这已经涉及专业性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劝君谨慎。

此处就不过多展开了,我的原则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金钱的复利,效能非常大,评判标准在于,用适当的金钱,可以换来更值钱的东西(如个人成长、如更多的利润),你平时怎么用钱的?

3、影响力

这个说来有点玄学,按照涛哥的解释:

“有没有那种,二十个人左右,浮现在你脑海里,你说什么,他都信你,你卖什么,他都会捧场的那种, 如果有,这就是算是你的影响力。这一的人越多,影响力就越大。”

大家是不是在默默的盘算自己的影响力了?

那怎么提升影响力?很简单,真诚、利他,对别人没好处,别人干嘛要听你的?

当我们坚持抱着“真诚、利他”的为人处世心态,我们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条最简单、也最难,因为考验的是我们的“心境”。

帮一个人轻松、帮十个人容易,帮一千个人呢?

一天在帮忙轻松,一个月在帮忙容易,一年都在帮忙呢?

不妨给自己设定个目标,连续多少天、帮到多少人,当你享受到“真诚、利他”带来的好处之后,你就可以做到“自然而然”了。

影响力的复利思维,就这么简单。

当然了,“利他”必须是在正道上,帮助别人获取非法、违规利益,这样的影响力,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劝君三思。

4、我的践行

就我目前来说,

通过写作技能、去分享干货、达到“利他”的目的,最终放大我的影响力;

提升写作技能,我通过免费或付费,去补齐自己的短板、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获取自己应得的收益;

通过免费或付费,去链接更多的平台、圈子和人,向他们学习、为他们带来价值、取得正面或负面的反馈;

复利思维,技能、金钱与影响力,你get了吗?

我正在路上,已初见成效,我将更加坚定,继续践行自己的“复利思维”。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点赞评论,欢迎与我交流,期待和你成为朋友。

作者:料先生
微信公众号 | 料先生有料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