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清水一滴

怀恋当初的顶头上司们(七)

清水一滴  · 简书  ·  · 2018-06-12 22:40
人生有三大恩情: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

大恩不言谢,大恩是需要用行动回报的。
尤其是知遇之恩。如果说养育之恩、救命之恩是给了你生命并哺育你长大的话,知遇之恩就是给予你赏识和重用,成就你一生功业的恩情。

一个人的一生能领受这种恩情也是一大幸运。这种幸运俗话说是遇到了贵人,文雅的说法是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我当然不是什么千里马。但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确实遇到过贵人。这个贵人就是我高中时的恩师英语老师,工作时的领导——范同钦校长。

高中时代,范校长是我高一高二时期的英语老师。那时他还是普通老师。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很严厉、很认真,并且很有方法。

上课谁不认真听讲、瞌睡、开小差、偷看课外书等,都逃不过他明察秋毫的双眼。他的眼睛很有神,很有光彩。

最难忘的是他的一个手势。有一次我上课不好好听讲,在下边偷偷看小说。这时全班突然一静,我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只见范校长站在讲台之上,右手直伸向我的座位方向,掌心朝上。意思很明显,就是把书拿过来。那种态势简直丝毫不容置疑、不容犹豫、不容磨蹭!他不说话,不开讲,一直保持那个手势,全班同学都在看着我,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教室静得吓人。我乖乖地把书交了上去,他才开讲。

因为我自恃英语成绩突出,不怎么认真听课。他讲的是初中英语,初中英语我全六册都已经弄得烂熟于心。老师之所以从第四册开始讲,是为了照顾非重点初中来的学生,他们初中大概只学了两三册英语。

有一次范校长在课堂上,补充了一篇英语短文,看三遍后,要大家复述。我自我感觉良好,自报奋勇,复述短文。当时不说背了下来,至少复述有98%,复述完毕我很是得意,但是,范校长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英语:“just  so  so.”意思是不怎么样!

当时我很不服气。后来感悟到老师是为了打压一下我的骄傲自满情绪,不让我太骄傲。

四年后我又回到母校,范校长已由当年的普通老师升迁为密县二中副校长。

我工作的前六年,除了我在本系列(五)里面,提到的把学生撵出教室不准进班那次,范校长找我谈过话以外,我和范校长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

一直到1995年暑假,实验高中建校招生,范校长升任新密(1994年4月5日撤县改市)二中校长以后,我才和恩师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今天看来,很值得在位的为官者思考借鉴。

恩师范校长就任校长之际,也是新密一中、二中优秀学生、骨干教师流逝严重之时,他们都趋之若骛跑到位居新县城的实验高中去了。

一中在老城,毕竟离新县城只有数里之距离,教师、学生流失不是很严重。二中因在乡下刘寨,向往新县城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学生、教师流失极其严重。

相对稳定之后,我找到恩师范校长,只问了一句话:“暑假后上高三的老师有我没有。”恩师答:“有。”我说:“好。我回去了。”

告别恩师出来,我就在心里暗暗说,有我我就好好干。

接下来的三年,我一直在毕业班,并担任班主任。

当班主任时,我借鉴魏书生治理班级的模式,结合校情首创了“晨起宣誓,睡前反思”(我称之为“敲晨钟击暮鼓”)“课前饭后一支歌”“励志育人十二条”“日常行为三字经”等治理班级的做法。

尤其是晨起宣誓,我亲自撰写了誓词,早上领着班上学生宣誓。这种做法应该是全国首创,早于以宣誓教育闻名全国的安丘四中,这是恩师范校长去安丘四中观摩回来后对我说的。当时我是借鉴军队管理方法,想到要学生进行宣誓,奋发精神。

这一系列做法,使得三年后1998年的暑假,学校提拔年轻中层领导时,我从一般老师直接被恩师力排众议擢拔为年级段长。谈话时他亲口对我说:“不少领导对你有不同看法,我力排众议,让你担任年级段长。我就是看重你善于动脑筋、有思路、有想法这一点。”

记得那天我刚从城里同学处玩耍回来。王景涛书记(那时还是副校长),先找我谈话,说要提拔我为段长,我非常吃惊。

因为我从来没有找过领导回报思想,更不会巧言令色、谄笑胁肩、鞍前马后、毕恭毕敬那一套。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愣头青、直筒子、不会弄事儿的傻帽儿。

恩师居然会重用我,可见恩师的用人观,真是独具只眼!

受任之后,我像诸葛亮一样“夙夜匪懈,唯恐不克尽厥职”,我像戚继光一样“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横戈马上行”(记得恩师生前也很喜欢这首诗),竭忠尽智,宵衣旰食,只为不辜负恩师厚望。

在恩师麾下七载,恩师从未在人前批评过我,训斥过我。

恩师深深懂得根据每个人的脾性不同,施以不同的方法栽培。可能是他知道我性子直吧,他总是在我犯错误时,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恳切地与我谈心,予以规劝,直至我心悦诚服,欢颜而去。因此跟他老人家干的七年,我们之间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没有任何冲突。

我曾当众大发牢骚,恩师背后教我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已不再是普通的老师了——说话要注意影响。

我曾踢了喝酒发疯骂老师的学生,结果这位学生反而趁着酒劲儿大闹校长办公室。恩师事后教我,不管学生怎么样,都不能打学生,做事要有礼、有据、有节。

恩师不仅慧眼用人,调教栽培人,更是用心关爱人。

那年我侄女结婚,送她出门,需要一辆中巴车。我就给恩师范校长说那天需要用一下校车。恩师爽快答应,自然没啥问题。结果那天我去找恩师要车时,校车因有重要事情出差了。恩师当即对在场的校印刷厂厂长刘全保师傅说:“全保,你现在就去给有路租一辆车。”此话,令人回肠荡气。

我二哥曾在学校开过代销店,后来再次投标时未有中标,二哥也没有找我说什么。没过几天,恩师叫我到办公室,说他已为我考虑安排好了,让二哥去寝室当寝管。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恩师已为我做了安排。这样的领导,作为他的麾下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不拼命工作?!

恩师范校长不但知人善任提拔了一批能征善战的青年才俊,悉心栽培,备加呵护,还能够做到在一把手的位置上,虚怀若谷,虚心待下,不耻下问,更是令人敬佩之至!

现在有很多领导——主要是一把手——一旦当上了领导之后,尤其是当得时间长了,在周围一片谀颂声中,逐渐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论是哪方面自己都比属下高明,什么事情都能指手画脚,都能指导一番,有时候简直就颐指气使,说一不二,唯我独尊。这也是现行体制下的必然现象。如果领导个人不注意一日三省、冷静反思、加强个人修养的话,最后必然会导致因膨胀而孤立,因孤立而远贤人,因远贤人而亲小人,因亲小人而更孤立,因更孤立而陷困境、窘境、危境之中!

恩师主业是俄语和英语,也爱好文学。因我是语文老师,他经常写些东西,说是叫我给他看看,给润色一下。

有一年高考,举行入城仪式,恩师赋诗一首,说是让我给把把关,我记得我给他改动了四个字,改成了“浩歌千钟传捷时”,他很满意,直夸我!

更让我不好意思的是,他看我读书也和他一样喜欢记笔记,有一天他说:“有路,你把你的读书笔记拿来让我学习学习。”看过之后,对我说:“内容丰富,字体隽秀,不错不错,就是有一首诗有碍观瞻,有辱斯文,有辱你这个好本子。”

我自然知道恩师指的是著名文学家曹靖华的父亲写的那一首描写拉稀的诗(偷笑):

              “腹中无云但鸣雷,

                一声不住一声催。

                撩衣紧走三两步,

                向地斜插一支梅。”

当时,我挠头一笑,心领神会。不过我心里对恩师的观点有点不敢苟同。我倒是觉得这首诗内容固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写得实在是好,实在是妙,生动形象,极其传神,俗中有雅,特别是“一枝梅”三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写到这里,不禁潸然,思念恩师,恩师已逝!

春节前趋府上拜年,恩师尚精神健旺,孰料俩月之后竟传噩耗,我不禁痛哭失声,难以自抑!

恩师啊:

“生前教诲历历在,何幸今生踵侍您

百身莫赎起九原,奚与恩师细论文!”

附记:

此篇是老领导系列之最后一篇,所写皆为已经离任的领导。在任领导尚不好月旦臧否,以免有拍马之嫌或不当得罪之忌,当以待来日。之后可能写及师友、同事等,敬请期待,不胜荣幸之至!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