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知己天涯会在简书

人间地狱——光绪初年,山西大奇荒(大学历史课)

知己天涯会在简书  · 简书  ·  · 2018-03-07 07:21

强调——请勿在饭点阅读本文,若不听劝阻,引起不适后果自负

保持贫穷绝非好事

感谢当下

前言

1875年1月12日,清同治帝驾崩。同年,大清王朝迎来了它的倒数第二位最高统治者--年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登基,史称光绪皇帝。

彼时的清王朝刚刚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回过神来。领导那场农民运动的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东方之子”。

太平天国运动全盛时,曾拿下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匕首直接刺到了同治的咽喉口。后来曾国藩等一干老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灭了这位“上帝之子”。

但是上帝似乎没有给腐朽的清朝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的另一位“儿子”,也即将给清朝带来一场深重的灾难。只不过这位“儿子”,生活在遥远的太平洋上

灾荒诱因

9世纪初,在南美洲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

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与此同时,这种奇特的现象还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反常,例如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干旱肆虐。

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被人们称为“上帝之子”,即厄尔尼诺现象。

远在大西洋上的这位上帝之子神力非凡,直接导致当年的亚洲季风减弱,致使季风雨带的推进和降水过程异化,为那场灾荒创造了气候条件。

翻阅中国历史上的灾难篇,“人祸”与“天灾”总是魅影随行。当时的清王朝允许公开种植鸦片,短视的农民在利润的驱使之下,纷纷减少粮食面积,把美丽而又致命的罂粟花插满田间地头。

但是愚昧的小农却无法预料上帝之子的降临,等待他们的不会是白银,而将是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

灾荒惨状

形容大的灾难,一般用“重大”。如果灾难后果非常严重,就会用“特别重大”。

但是史学家们却没有称那场山西的饥荒为“重灾”。而是用了另外一个字---“奇”,即“丁戊奇荒”。

何为“奇”,即匪夷所思也。中国是一个饥荒频仍的国度,“灾荒之多,世罕其匹”,史学家却唯独给这一场灾难冠上了一个奇字,足见那场灾难已经大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

“晋南一带,先年民户大约五百一十家,今只留二百八十家,逃走者二十余家,全家饿死者二百余家”。

“城北一带,先年居户大约一千三百五十家,今只留八百三十家,全家饿死者二百余家。”

冰冷的数字无法传达灾荒的恐怖。下面几则场景,可以生动的反映当时灾荒的惨烈。

一、路多脱发、尸骨无踪

一位从山西灾区回到南方的友人描述:“车行历碌中,觉双轮所过,摧折有声,异于沙石,细视乃人骨也”。

就是说,乘着马车走在乡间道路上,觉得车轮下有咔擦咔擦的东西被压断之声,似乎不像是石头树枝,下车仔细看,原来是白骨遍地,马车驶过压到所发出的声音。

“风动尘飞,蓬松乱卷,获常如带,或圆如球”,马车前行,冷风中,吹来的竟然是饿毙之人身上脱下的毛发。

这一场景,描绘了灾荒之时,饿死之人已经多到无力掩埋的地步,遍地白骨,肌肤支离破碎,在大道上,小道上,在屋内,在田野,好像是种上了“尸首”的土地。

二、客居新丧,噤不敢言


“有南人客某县,妻死将敛,其友戒勿哭”。有人妻子去世,朋友劝诫他不要哭,不能泄露了秘密。

原来饥荒时期,灾民无食可用,经常发生夺尸而食的现象。新死浅葬者,翌日视之,已为人掘而碎割,惨痛无措,乃捡拾残骨,囊盛以归。

在当时的赵城县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村民的父亲已死数天,为了让父亲入土为安,他从族侄家借来一扇门板,合力将父尸抬到坟地做了掩埋,以尽为子之孝道。

当他返回村时,见村里人荷锄出村,回家后忽忆必寻尸食者,乃往坟上去看,见所埋尸体已不复在。

于是,急忙找寻至此数人之家,却发现父尸已被折为数截。不得已他请来公正等人将这几个恶人绑到庙里,请人看守,打算第二天送到衙门治罪。

同时又将他父亲的尸体抬回,藏到场房中,因为晚上天气太冷,在看守人回家取暖之时,这几个恶人趁机逃脱,顺便将先前藏起的尸体悄悄偷去食用。

一旦一个社会出现了食人肉的情形,就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彻底崩坏。据粗略统计,山西在光绪三年约有34个州县,光绪四年约有18个州县,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

饥民先是吃死人肉,有的偷偷拉取街镇上无人照管的死人回去煮食。到后来竟发展到抢吃活人之肉,有的饥民交换儿女煮了充饥。

下面一则赵城县樊村小故事可以看出食人肉到了多么可怕的地步:

某夜,某人在睡梦中忽然被脚步声惊醒,他从窗缝窥看,见月光下有二人正背着他故去的母亲尸体匆匆往外走,于是急忙大声呼喊追赶。

当追至二人住所,见对方手里拿着刀,斧,便不敢入内。于是急忙返回纠集村中“公正”诸人同去解救,当他们到达时,他的母亲已经被煮到了锅里,且在屋里还发现了大量白骨,众人合力将二人捆绑,欲送县衙治罪。

二人大声呼喊:“宁为村中死鬼,不为县中活人,能就地正法是为我”。最后,这两人被劈成了两半以正法。

一切的三纲五常与伦理道德,在生死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

三、尸藏瓦瓮,狼藉满屋

灾荒时期,由于饿死的饥民实在太多。很多家庭亲人去世,家里人往往无力下葬,只能任其横尸家中。

严重的甚至有合宅俱毙,无人掩埋,暴尸多日,臭气逼人。当时有一位传教士走进一座空房子查看,看到屋子里面竟然全尸在屋,尸体里流出来的蛆虫满地,在地上蠕动着。也有的是全家暴毙后,有野兽入侵,啃食尸体,最后造成尸首异处的人间惨状。

此外,有些饥民在食用人肉之后,将骨头和人体的内脏器官,堆放在屋内,看上去也是一片狼藉满地,白骨成堆。

四、妇女逃荒,中路弃儿

妇女身弱,在逃荒时往往体力不支。因此会丢下自己的亲身骨肉,一人出逃。

一群妇女出逃,身后往往会丢下几个小孩,哭天喊地的要找妈妈。或者等孩童睡着时,丢到路边的古庙之中,哪曾想,他们的母亲早已偷偷溜走。

等待他们的,将是豺狼的剥皮吞肉,尸首异处。有的妇女走到大路上时沿途抛弃,希望有人收养,走不多远,听见孩子啼哭,不禁潸然泪下,频频回头观望,不得已只能够 忍痛割爱。

母爱之无私与伟大,为历朝历代所歌颂,但是在这场饥荒面前,也不免走向奔踏,如果说之前的几个场景,是对灾荒赤裸裸的描述,那么这里对遗弃骨肉的叙述,则是从人性的角度勾勒出的惨状,令人极度震撼,当今之人难以体味。

赈灾行动

如果这场大灾荒发生在当今中国,那么通过人工降雨等促产手段、跨省调量等粮食供应手段,必定可以大大降低灾害程度。

但是当时的清王朝,本已是日薄西山,在这场灾荒的治理过程中,也是荒唐百出,一波三折。

首先是担任山西巡抚至光绪二年的鲍源深,这位父母官面对愈演愈烈的灾荒,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向朝廷主动上报灾情。

直到御史张关准于光绪二年十二月向朝廷参奏,朝廷才知道了山西出现了旱情。那个时候灾荒距离发展到顶峰仅有一步之遥。

山西的地狱模样已现,但是当朝统治者竟然对此浑然不知,可以窥见当时朝廷信息传达系统的低效与无能。

随着灾荒进一步发展,这位父母官深怕朝廷救灾不力的指责,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跑路

光绪二年八月初八,鲍源深奏请“旧疾日增,恳请开缺”,以生病为由,向皇帝递了辞职信,面对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拍拍屁股走了人。

后来朝廷总算是选派了一位能吏前来担任山西巡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之九弟---曾国荃。

曾国荃接任巡抚时,山西时局早已是危机四起,“饥民日以万计增长”。但是朝廷依旧一再向山西征收军饷,也迟迟推迟赈灾粮的下拨。

不愧为曾国藩家族一员,曾国荃的确是手段高明,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向朝廷争取救济的。

一、奏言自谦

曾国荃初到山西时,给朝廷发了一道奏议:“惟有相对泣涕,尽心祈祷,以待甘霖之速至而已。”

就是说,我到了山西,看到这一番惨状,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偷偷抹眼泪,然后祷告祷告,希望上天可以怜悯苍生下场雨。

这一招实际上是曾国荃给自己留下了斡旋的空间,用现代经济学的话讲,他是通过预期管理降低了朝廷对自己赈灾工作的预期。

反正我把话挑明了,我来这里也只能是哭哭啼啼,做不出什么政绩。这样,一来是为同朝廷就粮饷之事斡旋留足商讨时间。二来如果一旦真的做出了哪怕一点点的成绩,也必然给朝廷带来惊喜。有利于之后个人升官。

二、深挖问题本质

曾国荃奏请朝廷拨粮赈灾,朝廷以种种理由拒绝。但是曾国荃毕竟深谙当政者的心理。向朝廷上奏,说明朝廷拨款可以“救残黎而维人心”。

在人命如草芥的封建统治后期,灾荒死伤再多,对于当朝者都没有触动意义。惟有指出救灾是稳人心,稳固朝廷统治,才能戳中执政者的软肋。

果然此后朝廷对山西的荒赈请求基本上没有再为难。而且大力减免山西税负,为山西灾情缓解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空间。

今人反思

发生在光绪初年的那场灾荒,至今已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是警钟长鸣,也依然为现在的当局者所恪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必然是和“农村、农业、农民”有关。

中央一号文件现在甚至已经成为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曾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7年更是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到这张红通通的一号文件照片会有怎样的心理。我是充满了感动与感恩。

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两个当今中国的最高组织,连续几十年坚持把三农作为一号文件,足见其重视程度。

也感谢我们生活的年代,人命不再贱如草芥,从98抗洪到地震救灾。在一次次的天祸中,我们看到了当局者已的确为生命护航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调动了最大的资源。

两百年前,山西境内人肉相食、遍地白骨的凄惨景象,穿越了百年的浩瀚时空,向今人一再提醒着“仓廪实才能知礼节”、“民以食为天”的不变古训。

提醒着生活在物质丰盈时代的人们,常怀感激敬畏自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